“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面向全国广大中学生,为推广哲学公共教育、提升哲学素养而开展的系列活动。2019年以来,连续举办了三年,2021年的暑期哲学课堂的主题是“为学与成人——儒家哲学智慧探秘”,带领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的儒家哲学进行系统探究。《为学与成人/复旦哲学讲堂》作为此次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的讲演结集,以文字的形式大程度地还原了六天课程的课堂原貌,并且希望作为一本普及读物,向大众介绍一些哲学知识,特别是中国哲学中儒家思想的基本知识和脉络。我们在设计此次暑期哲学课堂之初,就着重强调专业知识和通识教育相结合,学生们一方面对儒家哲学进行专门的学习和讨论,另一方面也通过各类通识讲座达到触类旁通,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哲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儒家哲学方面,我们的课程主要是按照哲学史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依次为郭晓东教授以孔子为主题的《礼与仁:孔子思想的解读》、林宏星教授以孟子与荀子思想为主题的《孟荀的同和异——一个角度的观察》、何俊教授的《程朱理学》以及吴震教授的《阳明心学六讲》。而在通识讲座方面,我们也依次有张汝伦教授的《哲学是批判的事业》、徐英瑾教授的《从哲学的角度看认知心理学》、徐波副教授的《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智慧》、祁涛副教授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以及沈语冰教授的《宋画与理学》。在学习安排上,儒家哲学讲座和通识讲座每天交叉进行。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老师课程讲解不断地深入,助教同学带领的讨论课也越来越热烈,同学们对儒家思想、对哲学的理解也逐渐加深,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沈语冰教授在最后一讲上,准备了《落花游鱼图》等几幅对鱼的神韵进行描绘的古代画作。当全屏展示这幅《落花游鱼图》时,沈语冰教授恰好正在讲台上以优雅的手势,略欠身地向同学们进行耐心讲解。在那一瞬间,沈教授本人仿佛融入这幅图中,成为在水中悠游灵动的精灵。我们的摄影师捕捉到了这一瞬间,留下了一张别具韵味的照片。后来,在上观新闻、澎湃新闻以及复旦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新闻稿里,我们都选用了这张照片。有好几位同学在活动结束时也和我们激动地反映,在那一瞬间,他们突然领悟到中国哲学追求的人文与自然的充分融合,明白了之前课堂中讲过的濠梁之辩里不仅有“焉知鱼之乐”的言语论辩,更有人鱼偕乐、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这种专业知识与通识素养的巧妙结合和相互融入,是非常难得的一种体验。这对参加暑期哲学课堂的同学们来说,他们有身临其境的体验。而对该书的读者来说,可能再多的描述性文字也无法实现设身处地置入这样一种渐顿场景的要求。因此,我们在章节排序上做了若干调整,将《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智慧》《宋画与理学》这些和儒家思想有更为紧密脉络联系的讲座按主题相关的原则,就近安排到相关讲座之后。此次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吸引了全国近千名中学生报名,最终录取了来自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北京101中学、长沙雅礼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杭州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武汉外国语学校、河南省实验中学、陕师大附中、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交大附中、复旦中学等全国各地近70所中学的150名中学生。在复旦大学袁天凡报告厅举办的开幕式上,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局长熊秋菊女士及复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哲学学院和复旦中学的领导都做了精彩纷呈的致辞。孙向晨院长特别指出:“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哲学是更好激发中学生思维潜力的重要方式,希望哲学学院的活动,能为对哲学感兴趣的中学生们开一扇思维的窗。希望同学们可以充分地享受这样的机会,激荡思想,潜心学习。”在他看来,哲学并不提供一个标准答案,关键的是帮助大家如何思考。哲学的思考、思维的训练,对日后的生活与学习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这也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连续三年举办此活动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