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第一章组织行为模式与美国国际战略研究9
一美国国际战略研究的发展演变 9
二组织行为理论与国际战略研究 23
三通过美国国安会考察美国国际战略的意义 30
四有关美国国安会的既有研究 34
第二章战后国际战略环境与美国国安会的建立53
一美国战略文化的历史演进 54
二国际战略环境与美国早期跨部门协调机制的实践 68
三多方博弈与美国国安会的建立 83
第三章国安会的第一次“机制摇摆”与遏制战略的缓和103
一杜鲁门政府时期的国安会与国际战略 104
二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国安会与国际战略 124
第四章国安会的第二次“机制摇摆”与遏制战略的深化重组149
一肯尼迪政府时期的国安会与国际战略 149
二约翰逊政府时期的国安会与国际战略 165
三尼克松政府时期的国安会与国际战略 177
第五章国安会的“机制融合”与遏制战略的终结197
一福特政府时期的国安会与国际战略 197
二卡特政府时期的国安会与国际战略 207
三里根政府时期的国安会与国际战略 220
第六章后冷战时期国安会与美国“首要地位”大战略的互塑237
一后冷战时期美国的“首要地位”国际战略与斯考克罗夫特模式的形成 238
二从组织惯性到战略惯性:国安会与美国国际战略的调整困境 251
三奥巴马和特朗普政府时期“克服惯性”的举措及其效果 261
第七章国安会正式会议与美国国际战略278
一冷战时期国安会会议机制的演进特质 278
二冷战后国安会会议机制的调整与延续 282
三国安会会议机制与美国国际战略 285
第八章国家安全顾问与美国国际战略292
一国家安全顾问的职能演进 292
二国家安全顾问的“角色矛盾”对国安会机制的影响 302
三国家安全顾问的府内角色互动及其对美国国际战略的意义 313
第九章国安会幕僚与美国国际战略321
一国安会幕僚机制的源起及运作模式的分野 321
二国安会幕僚的职能及其对美国国家战略规划的影响 331
第十章冷战时期美国国安会的组织学习进程346
一第一次胡佛委员会 346
二1959年杰克逊小组委员会 357
三1986年托尔委员会 375
结语391
参考文献411
附录一英汉缩略语对照表454
附录二美国历任国安会行政秘书及国家安全顾问名录458
附录三有关美国国安会机制的政府文件462
图目录
图1-1组织行为与战略行为的关系25
图1-2组织惯性示意图28
图2-11914年到1918年美国的出口增长与德国潜艇活动62
图2-2泽加特:《国家安全法》在海军部、陆军部与杜鲁门偏好中的坐标97
图3-1杜鲁门时期的国安会系统结构(1947~1950年)112
图3-2杜鲁门时期的国安会系统结构(1951~1953年)121
图3-3“政策山”:艾森豪威尔时期国安会系统结构135
图4-11960年改革后的国安会系统架构164
图4-2约翰逊政府时期的国安会系统架构173
图4-3尼克松时期的国安会系统“超级内阁”190
图5-1卡特政府时期的“二元”国安会系统架构214
图5-2“伊朗门”事件前里根政府的国安会架构228
图5-3前斯考克罗夫特模式234
图6-1斯考克罗夫特模式244
图8-1国安会机制融合期前的国家安全顾问角色310
图8-2国家安全顾问活跃度312
图8-3国务卿与国家安全顾问在《纽约时报》上的提及次数(1962~1989年)320
图11-1冷战时期美国国安会财政预算与实际支出396
表目录
表1-1现有文献对美国国际战略延续性的解释视角15
表2-11846年到1868年美国海外干涉58
表2-220世纪以来美国政府曾经建立的协调机制72
表3-1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国安会正式会议与行动的比较(1947年9月到1953年3月)139
表4-1执行委员会会议与国安会正式会议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的对比163
表4-2尼克松任期内国安会正式会议召开的次数以及国家安全文件的数量193
表4-3尼克松任期内国安会系统各类会议对比194
表9-1国安会幕僚团队顾问数量变化326
表9-2卡特时期国安会幕僚团队的内部职能划分330
表11-1不同运作理念下国安会内部机制的预期及其差异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