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心理学当你被看见:心理咨询如何帮你走出困境

当你被看见:心理咨询如何帮你走出困境

当你被看见:心理咨询如何帮你走出困境

定 价:¥52.00

作 者: 胡素卿 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1741858 出版时间: 2022-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24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内资深心理咨询师胡素卿的作品。在这本书中,胡素卿结合自己的接访实践,讲述了9个身处不同人生困境的人经由心理咨询获得治愈的过程,其中包括青春期情绪困扰、婚内出轨、原生家庭中的家庭暴力、个人成长、中年危机、职业转折导致的人生危机等9个典型困境。通过呈现咨询师与来访者互动过程,展示了来访者所遭遇问题背后更深层的原因,以及来访者如何通过看见它们进而看到真实的自我,获得成长,走向新生。对于读者尤其是对于那些遇到与书中案例相同困境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以提供很好的治愈样本;对于心理咨询从业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9个非常好的学习与参考样本。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收录进一个线下工作坊的过程实录,辅以对一些关键点的解析,尤其具备专业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胡素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高级企业EAP执行师;李子勋后现代整合应用技术课程地面督导师;素与朴心理工作室创办人;合著有《你不是一座孤岛》,曾参与整理和审定心理学家李子勋遗作《自在成长》《婚姻的真相》。

图书目录

目录
01 停不下来的脚步
在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威廉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好孩子,聪明、用功、勤奋、有追求。当威廉成长为一个 25 岁的青年时,他依然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肯有半点松懈,却出现了一系列身心症状,并在人际交往中困难重重。一方面,他感受不到工作、生活有任何意义;另一方面,出于惯性他无法停下脚步。在和心理咨询师的会谈过程中,威廉体会到心理失衡的原因,并开始关注到自己的真正需求。
02 在童年暴力的阴影下
20 多岁即将大学毕业的美莲,带着某种试探性和潜在的攻击性步入咨询室,也开始了她的疗伤之旅。
在和咨询师坦诚相对的过程中,美莲渐渐展现出真实的自我,放下过度的防御,挣脱了原生家庭带来的沉重的负荷。在选择未来职业时,品质高洁的她体会到了心理咨询的过程带给自己的温暖与关怀。她立志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把自己曾得到的希望带给他人。
03 伤逝
虽拥有超凡的艺术才华、人人称羡的家庭生活,阿秀的内心深处却充满紧张、焦虑和无力感。她认为寻找到合适的咨询师比开展咨询更重要。
终于在合适的机缘下,阿秀可以面对内心最深的恐惧,摆脱噩梦的纠缠,回归到情感的正轨上。对她钟情的艺术,也产生了新的热情。
04 婚外情
一个偶然的情况下,英子意外发现了先生的婚外情。她原以为幸福的生活一下子岌岌可危。作为心理咨询师的英子,在这场情感的风暴中,痛定思痛,重新觉察自己的生活,看到了潜意识在事件背后的推动力。英子在伤痛中涅磐,用勇气和智慧赋予了生活新的开始
05 中年危机
人到中年的嘉明,处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紧张的人际关系、和伴侣情感疏离的情境中,自觉孤立无援、无路可退。
但所谓的中年危机也正是自我整合的最佳机会。奋力攀登的过程中,也可闲庭信步。咨询师自身的际遇也给了嘉明深远的扰动。只有经历过困境,才能收获困境的意义,从而有能力设计出新的人生故事。
06 他为什么不愿结婚?
华强和小雪相恋十年,却迟迟不能进入婚姻的殿堂,华强的焦虑症似乎成了阻碍。面对选择的十字路口,华强的惊恐发作似乎具有某种强烈的象征意味。
而在华强的感情世界中,上演着白玫瑰与红玫瑰的故事。他确实处在双重趋避冲突之中。穿越层层迷雾,华强清楚了自己的内心想法,他决定不再把自己藏身于症状的背后,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07 珍妮的故事
在珍妮的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带来的羁绊如影随形,从漫长的十年抑郁,成长为受人尊重的心理咨询师,珍妮走过了艰难的旅程,生命本身的韧性与顽强,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她对自己的成长很满意。但生命的过程,似乎是回归最初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珍妮体会到原生家庭阴影的力量有增强的趋势,她为此深感不安。新的觉察带来新的转机,最终她仍旧和命运达成和解。
08 青春期的迷思
美丽的晴天,从 16 岁的青春期,就开始饱受一系列神经症性问题的折磨。咨询师针对她的心理咨询工作,收效甚微。
10 年后,晴天和咨询师回访交谈,当初疾病的原因才重新被揭开面纱。原来,一切症状的产生,起源于不能坦诚地表达自己的处境,这也带给咨询师和晴天新的启示。
09 如何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55 岁,即将退休的雅雯来到咨询室,询问咨询师,如何才能在几乎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咨询过程中发生的困境往往也是咨询师自身的困境,这个关于存在的终极命题同样激发了咨询师自身潜在的不安。在不断内求的过程中,最终,来访者和咨询师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