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一作为问题的生计选择与意义世界
二迈向日常生活的村落研究:一个文献回顾
三理论视角:道义的理性与村民生计选择
四研究方法:民俗志与个体叙事
五田野过程:发现京村
六本书结构
章白描:灰白相间的村落图景
节边界、空间与意义的生产
一京村的村落边界
二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
三京村的房屋与居所
四商业街与小卖部
五公路与公共交通
六京村的人口
第二节有土无地的村庄:人地关系的变迁
一土地关系的几次变动..
二“占地”与“租地”
三拆迁与补偿
第二章“失地" 与“弃地”:村落生计方式的变迁
节为苦难背书: 传统生计的个体记忆
一苦难叙事:关于饥荒的故事
二集体的困境:政治觉悟与举债度日
第二节瓦片经济和黑出租
一从种地到“种房”
二“趴黑活儿” 与开出租
第三节进城务工: 外来人的生计选择
一“弃地”与进城务工的内在逻辑
二“自个儿伺候自个儿”的个体户
三“大工地”:建筑工人的日常生活
第三章个体户籍的“阈限”:跨不过去的社会身份
节有“北京户口”的人:本地人的身份
一户籍身份与嵌入性社会资源
二“农转非”:户籍身份的转变
第二节“根不在这儿的人”: 外来人的户籍身份藩篱
一“农民工”:一个特定身份群体的生成
二“亦农亦工”: 进入身份“阈限”的群体
三遣散回乡:进城务工农民的“噩梦”
第四章跨地域家庭模式: 进城务工农民的生计选择
节作为生计策略选择的跨地域家庭模式
一生存伦理与内外合力
二作为救济机制的农村家庭
第二节进城务工农民的流动性: 农事节律、传统节日与生计安排
一农事节律与进城务 工农民的季节性流动
二传统节日、职业与进城务工农民的周期性流动
第五章“社交的人”: 村落人情关系的再生产
节“玩儿”与赌: 村里的博弈游戏
一博弈游戏与村落公共生活
二赌:金钱与地位的较量
三“玩儿” 与社交:关系网络的再生产
四“玩儿”与赌的生活意义表达
第二节有里有面:“喝满月酒”仪式中的关系再生产
一规矩、“老礼儿”、“面儿”:地方话语中的人情表达
二邀请谁:礼俗仪式场合关系主体的确认
三“席面儿” 与座次:差序格局的实践
四随份子:人情边界的再确定
第三节流动的圈子 与社会资本
一互帮互助的老乡群体
二租客与房东
三“相熟”:能办事的人
第六章村治: 国家视角下的村落政治运作
节京村组织结构 与组织过程
一科层化的京村组织
二京村政治权力 的运作
三村落资源与组织过程
第二节“两头哄”: 村干部的行动
一“风箱里的老鼠”
二代理人抑或保护人?
第三节威权与村干 部的权威
一村庄的政治过程
二“进退维谷”: 微妙的干群关系
三“两头讨好”: 村干部的权威制作与转换
第四节村民 “闹事儿”的深层逻辑
一“走钢丝”的违建当事人
二“泼妇” 与秩序的破坏者
三泼粪:抗争,还是撇泼?
四“闹事”: “维稳”思维下民众行动
结论 当代民俗学与民众生活意义的探寻
节道义与经济:村民日常生活的逻辑
第二节算计: 村民生存性智慧的实践
第三节民俗志:民众生活意义的文字呈现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