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135.00
作 者: | 张宗友 著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丛编项: | |
标 签: | 暂缺 |
ISBN: | 9787305247897 | 出版时间: | 2021-07-01 | 包装: | 精装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36 | 字数: |
\n
前言
\n第一章 文献足征的理想——论中国古代文献传承的内在理路
\n一、文化典籍的劫难
\n(一)典籍劫难
\n(二)原因分析.
\n二、文献足征的理想——论中国古代文献传承的内在理路
\n(一)蕴植于古代文献的文化内驱力
\n(二)“人主之威”:历代帝王建立的文献整理与纂修传统
\n(三)“学”、“仕”之间:知识群体传承、生产文献的使命自觉
\n第二章 刘向、歆父子与文献传承
\n一、刘向、歆父子领校群书
\n(一)刘向、歆父子校书的历史、文化背景..
\n(二)刘向、歆父子校书历程
\n(三)刘向、歆父子负责领校群书的原因
\n二、刘向、歆父子在文献传承方面的贡献
\n(一)校理了存世典籍,使先秦以来的传世文献有了官方定本
\n(二)构建了儒术独尊下的文献体系
\n(三)奠定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传统
\n第三章 目录书写与学术建构——以中古时期目录类典籍为中心
\n中古时期目录类典籍的研究价值
\n二、中古时期书目考
\n(一)三国书目
\n(二)两晋书目
\n(三)南朝书目
\n(四)北朝书目
\n三、从六分到四分:中古目录书写与学术建构
\n(一)《晋中经簿》的学术分类
\n(二)《七志》的学术分类
\n(三)《七录》的学术分类
\n四、辑佚与重构:中古时期书目体制新探——以《晋中经簿》解题问题为例
\n(一)引论:问题之提出
\n(二)学界既有研究之回顾
\n(三)《晋中经簿》有无解题之新探
\n(四)《晋中经簿》遗存文字之分析
\n(五)新出汲冢竹书书录之分析
\n(六)新撰文章家集书录之分析
\n(七)《晋中经簿》解题内容与体例之探讨
\n(八)结论
\n第四章 “研几探赜,穷极幽隐”:《隋书·经籍志》与古代文献传承
\n《隋志》的编撰及其宗旨
\n《隋志》的编撰
\n(二)《隋志》的宗旨
\n二、《隋志》的著录体系
\n三、《隋志》的分类源流
\n(一)《隋志》经部源流
\n(二)《隋志》史部源流
\n(三)《隋志》子部源流
\n(四)《隋志》集部源流
\n四、《隋志》的类序系统
\n五、小结
\n第五章 儒学演进与文献衍生——以四书类文献为例
\n一、儒术独尊语境下的《论语》《孟子》经典化历程
\n(一)《论语》的经典化历程
\n(二)《孟子》的经典之路
\n二、儒学演进与“四书”的形成
\n三、四书类文献的衍生与传承
\n第六章 明清易代与文献传承——以朱彝尊、曹溶为例
\n一、明清易代与士人进退
\n二、朱彝尊与清初文献传承
\n(一)朱彝尊及其编撰、整理文献之业绩
\n(二)朱彝尊编撰、整理文献之影响.
\n(三)朱彝尊文献传承成就诸因析论
\n三、曹溶与清初文献传承
\n(一)曹溶图书交流活动
\n(二)曹溶与《明史》纂修
\n(三)曹溶与金石文献的流通
\n(四)曹溶藏书的散佚与传承
\n第七章 帝王意志与盛世修书——以清前期文化建构为中心(上)
\n一、清初御定经解的经典化与学术取向
\n(一)清初御定经解之编纂
\n(二)尊奉程朱,经筵日讲:清初编纂御定经解之历史背景
\n(三)新经典:御定经解之历史使命
\n(四)清初御定经解之学术影响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