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摆脱传统教科书体系的束缚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
二 生态文明建设凸显马克思自然观的重要理论地位
三 探寻走出生态困境的出路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指南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
二 国外研究
三 研究述评
第三节 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 基本概念界定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意义
第一章 西方自然观念的历史探究
第一节 创世神话自然观
一 古希腊创世神话
二 创世神话自然观中的“自然”
三 创世神话自然观的思想价值
第二节 古希腊理性自然观
一 古希腊哲学对自然问题的探讨
二 古希腊理性自然观的思想特点
第三节 中世纪神学自然观
一 神学自然观的主要思想
二 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价值
第四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
一 文艺复兴时期自然观的主要思想
二 文艺复兴时期自然观的历史评价
第五节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
一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古希腊渊源
二 近代唯物主义哲学蕴含的机械论自然观
三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局限性
第二章 马克思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文本轨迹
第一节 起步:《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和《博士论文》
一 人的选择自由与动物的依赖性
二 对宗教目的论的批判与唯物主义
三 原子偏斜运动与辩证法
第二节 转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一 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二 人化自然是对象性活动的产物
三 自然异化与共产主义
第三节 新境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 《提纲》中实践视域下的自然观
二 《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四节 深化:《资本论》
一 新陈代谢——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过程
二 自然资源是物质财富的源泉
三 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
第三章 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转向及生态理路
第一节 马克思自然观理论转向的前提准备
一 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自然哲学的扬弃
二 对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超越
第二节 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转向
一 从抽象本体到历史本体的转向
二 从机械论到人化自然的转向
三 从构成到过程的转向
第三节 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理路
一 马克思自然观的实践本质
二 马克思自然观的核心点——人的生存和发展
三 马克思自然观的价值旨归——两个“和解”
第四章 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意蕴
第一节 自然界的优先地位
一 自然的客观实在性
二 人是对象性存在物,人依赖自然界
三 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中蕴含的生态性
第二节 劳动的自然生产力思想
一 马克思关于劳动的自然生产力的论述
二 劳动的自然生产力与劳动的社会生产力的辩证统一
三 自然生产力是一种生态生产力
第三节 新陈代谢断裂思想
一 新陈代谢概念的来源和蕴涵
二 资本主义新陈代谢断裂及后果
三 新陈代谢断裂延伸的其他领域
四 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
第五章 马克思自然观生态意蕴的西方回响
第一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一 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运动
二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第二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
一 建立起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生态学之间的联系
二 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
三 对资本主义的消费观批判
四 对资本主义的技术批判
五 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
第三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局限
一 否认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当代适用性
二 以人的思想意识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切入点
三 把科学技术误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
四 对生态帝国主义和生态殖民主义的危险认识不足
第六章 马克思自然观生态意蕴的中国化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生态思想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生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生态思想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
一 环境保护思想
二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 科学发展观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
二 绿色发展观
三 生态民生观
四 生态制度观
五 生态全球观
第七章 马克思自然观生态意蕴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第一节 对生态文明的理论沉思
一 马克思自然观之生态思维方式
二 马克思自然观之生态理性
三 马克思自然观之双重超越
第二节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启迪
一 中国环境和生态问题
二 生态文明建设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
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