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研究了中国的多维贫困问题,尤其对中国农村地区的多维贫困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多维贫困源于诺贝尔经济学将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所提出的“可行能力”研究范式。其指出,可行能力由一系列功能构成:如免受饥饿、疾病的功能,满足营养需求、接受教育、参与社区社会活动的功能等,上述功能的丧失是贫困产生的原因,且这种丧失本身也正是贫困的表现。收入匮乏作为一系列功能性活动中的一种,在市场不完善或不存在的现实情境下,无法作为合意的指示变量来充分地反映个体或家庭的被剥夺程度。要正确衡量个体或家庭的贫困程度,就必须从多个功能性维度来考虑个体或家庭被剥夺的状况,构建多维贫困测度指数。在这一理论基础上,采取一揽子旨在提升贫困群体可行发展能力的扶贫措施能够发挥可持续减贫成效。无独有偶,在我国扶贫实践工作中也贯彻了上述理念。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中提出“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目标,多维度的贫困识别标准在我国扶贫攻坚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对巩固拓展扶贫成果、提高民生福祉具有重要价值。供更多的富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证参考。目前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已经逐渐被应用于20余个国家的反贫困政策设计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