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祝良,男,1963年生,云南曲靖人。德国理学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员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真菌多样性进化与资源利用研究。现任中科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真菌多样性与绿色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Fungal Diversity(《真菌多样性》)主编、《菌物学报》和《菌物研究》副主编、国际真菌命名法委员会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NSFC-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创立了中国高等真菌分布格局成因理论,创建了世界牛肝菌科和鹅膏科新系统,选育出羊肚菌高产核心种质20余个,累计示范种植2万余亩,产值达3.5亿元。曾获省部级一二等科技奖5项,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戴芳澜杰出成就奖、美洲菌物学会荣誉会员奖、云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等。 \n\n王向华,女,1972年生,河南禹州人。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1999年8月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植物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7月获理学博士学位,2012~2014年于瑞典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从事博士后研究。从事大型真菌系统分类、区系地理、资源调查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入选2004年度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共发表研究论著62篇(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件,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 \n\n吴刚,男,1987年生,江西高安人。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大型真菌多样性与分子进化研究,主要针对大型真菌中的牛肝菌开展系统分类、分子系统发育和基因组学研究。发表论文32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4篇,参编专著3部,主持国家和省部级(含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6项,获省部级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曾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和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