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思想史的学术链条上,前人认为,马克思反贫困的财富现象批判将贫困与富有的对立现象上升到劳动与资本的对立所必需的重要理论资源。《莱茵报》时期“苦恼的疑问”是促使马克思开启反贫困的财富现象批判的逻辑端点,其后历经了不同理论土壤的滋养和摆荡而最终落实在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上。劳动与资本的矛盾关系是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一种普照的光”,结果是劳动表现为绝对的贫困积累,资本则始终表现为现实性的财富扩张。这是导致诸如劳动者贫困、自然生态贫困、社会精神贫困等问题和社会贫富分化、对立现象的现代性根源。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上看,这对于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致富”的重要启示意义在于:一方面需要继续利用、驾驭和导控资本和资本市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升生产力、解决贫困问题提供社会物质财富;另一方面需要从唯物史观的原则高度上超越资本和扬弃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