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辞
第一讲 孔子思想的哲理特点和传承焦虑
第一节 孔子哲理思想综述及其与其他宗教的对比
第二节 孔子之后儒家焦虑的问题:如何“自见于后世”?
第三节 什么是普遍主义和非普遍主义?
第四节 孔子及儒家哲理的独特性:非普遍主义的情境中生意成真
第二讲 《春秋》的深远寓意
第一节 《春秋》最晚出却最奇特
第二节 《春秋》岂止于一史书
第三节 《春秋》的特异之处(一)
第四节 《春秋》的特异之处(二):《春秋》文本的强烈引发性与“书文/口说”二向性
第五节 口说造就“素王”
第三讲 《春秋》的乐感与诗意
第一节 《春秋》通礼乐
第二节 《春秋》之“元”中的乐意
第三节 “元”之乐的时间展现
第四节 “时”与“不时”:灾异与讥贬
第五节 哀与乐:《春秋》之始终
第四讲 曾子之孝与《大学》古本蕴义
第一节 曾子感受的孔子
第二节 曾子展示与传授的身体
第三节 曾子之孝:孝亲哲理中的“毋必”本性
第四节 曾子孝道与《春秋》大义
第五节 《大学》中“格物致知”的含义:朱熹擅改《大学》文本之谬
第五讲 子思和《中庸》(一)
第一节 子思其人及其学说的基本倾向
第二节 子思学派论“身”
第三节 《中庸》之身
第四节 《中庸》与《性自命出》论“性”与“情”
第六讲 子思和《中庸》(二):诚与乐
第一节 情无伪
第二节 诚于性情
第三节 诚之乐
第四节 乐之诚
……
第七讲 孟子:先秦儒家哲理主流的心-性化(一)——限情、尽心与养气
第八讲 孟子:先秦儒家哲理主流的心-性化(二)——性善论
第九讲 荀子的心伪性恶论:它的现象学维度和名相分类维度
结语
主要引用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