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哲学理论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

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

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

定 价:¥178.00

作 者: 樊浩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2702735 出版时间: 2022-07-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从历史与逻辑两个维度展开。历史维度是从改革开放30年到40年持续推进的国情调查所呈现的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轨迹;逻辑维度是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历史与逻辑的结合点是社会大众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状况、文化轨迹、共识差异、中国问题和文化战略。它以“精神哲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三个历史节点和五个逻辑维度的交错互释中揭示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轨迹和精神哲学规律。书名中的“现代中国”,特指改革开放40年;“伦理道德”并列,隐喻伦理与道德是相互区分和辩证互动的精神体系;“精神哲学”的要义是将伦理道德回归于“精神”的家园,在个体精神、社会精神、民族精神发展的辩证过程和有机体系中,考察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哲学规律。“精神哲学”是精神发展的哲学理论和哲学形态,“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是以伦理道德为两大基本因子建构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哲学规律,也是伦理道德与精神世界、生活世界辩证互动的规律。本书展开为五编十七章,外加一个绪论和结语。五编是逻辑维度,是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五个重大精神哲学问题;五编之内是历史的维度,以改革开放30年到40年的历史发展以及我们调查研究的推进为线索,呈现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轨迹和规律。

作者简介

  樊和平,笔名樊浩。江苏省泰兴市人,1959年9月8日生,博士,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教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世界伦理学中心副主任,资深研究员。曾担任东南大学哲学系副系主任4年,哲学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24年。英国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伦敦国王学院访问教授。1992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哲学伦理学教授。 主要荣誉和社会兼职有: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 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暨“全国文化名家”;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会评专家暨召集人;江苏省社科名家;江苏省中青年首席科学家,“333工程”第一层次专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第八、九、十届江苏省政协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兼修精神哲学、法哲学、文化学等。出版个人独立专著12部,合著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独立发表论文240多篇,主要代表作为独立专著“中国伦理精神三部曲”和“道德形而上学三部曲”。成果获全国、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多项。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2项,其他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和一般项目20多项。

图书目录

绪论  伦理道德,如何才是发展?
    (一)伦理道德,“建设”还是“发展”?
    (二)公民的道德自主力
    (三)家庭的伦理承载力
    (四)集团的伦理建构力
    (五)社会的伦理凝聚力
    (六)政府的伦理公信力
    (七)生态的伦理亲和力
    (八)文化的伦理兼容力
    结语  伦理道德的发展与评估体系
第一编  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状况及其精神哲学规律
  一  伦理道德状况及其精神哲学分析
    (一)伦理道德的精神状况
    (二)伦理道德问题的精神哲学诊断
    (三)伦理道德建设的“精神战略”
  二  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
    (一)发现“精神哲学规律”
    (二)伦理道德演进的精神哲学图像
    (三)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预警
    (四)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
第二编  伦理道德发展的文化轨迹
  三  伦理道德现代转型的文化轨迹
    (一)“转型”三问:如何“转”?什么“型”?何种轨迹?
    (二)伦理型文化的精神密码
    (三)现代转型的伦理型文化轨迹
    (四)“后伦理型文化”
  四  伦理道德发展的“问题轨迹”
    (一)“问题意识”的革命
    (二)“道德问题—社会信任—伦理分化”的“问题轨迹”
    (三)伦理上两极分化的精神现象学图景
    (四)“问题轨迹”的精神节点
    (五)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
  五  社会大众信任危机的伦理型文化轨迹
    (一)问题:一个老太绊倒中国?
    (二)“道德信用—伦理信任—文化信念”的危机病理
    (三)当今中国信任危机的演进轨迹
    (四)走向信任的“破冰之旅”
第三编  社会大众伦理道德共识的精神哲学期待
  六  诸社会群体伦理道德的价值共识与文化冲突
    (一)诸社会群体的伦理境遇与道德气质
    (二)价值共识及其多元表达
    (三)伦理冲突与道德分歧
    (四)群体差异与地域差异
    (五)伦理和谐的规律及其道德哲学意义
    (六)伦理和谐战略
  七  社会大众价值共识的伦理精神期待
    (一)从多元到二元聚集:大众意识形态的十字路口
    (二)“共“于何?期待一次“我”成为“我们”的伦理觉悟
    (三)如何“识”?期待一场“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精神”洗礼
    (四)“价值”何以合法?期待一种“还家”的努力
  八  改革开放40年社会大众伦理道德发展的文化共识
    (一)伦理道德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二)“新五伦”与“新五常”:伦理—道德转型的文化共识
    (三)伦理实体发展的集体理性与伦理精神共识
    结语:伦理型文化的共识
  九  改革开放40年社会大众伦理道德共识的群体差异
    (一)文化自觉自信中对伦理道德发展的不同感受
    (二)“新五伦”—“新五常”文化共识的群体差异
    (三)伦理实体文化认同的群体特征
    结语:群体差异的文化规律
第四编  伦理道德发展的“中国问题”
  十  “中等收入陷阱”,还是“小康瓶颈”
    (一)何种“中国问题”:“中等收入陷阱”,还是“小康瓶颈”?
    (二)“‘小’—‘康’”瓶颈
    (三)走出“小康瓶颈”的国家文化战略
  十一  如果缺乏信用,信任是否可能
    (一)我们是否误诊误读了“诚信”
    (二)“诚信”话语的伦理型文化密码
    (三)走出“诚信围城”
  十二  公共物品与社会至善
    (一)财富的法哲学—经济学悖论
    (二)财富的伦理风险及其文化预警
    (三)“社会”的礼物
    (四)公共物品的伦理情怀
  十三  伦理道德发展的“中国问题”与中国理论形态
    (一)何种“中国问题”?“无伦理”;“没精神”!
    (二)何种“中国经验”?“人之有道”—“教以人伦”
    (三)何种理论形态?“实践理性”还是“伦理精神”?
第五编  伦理道德发展的文化战略
  十四  “新传统”与当代意识形态
    (一)“多”“变”时代的意识形态悖论:“非传统”与“新传统”
    (二)“多”“变”激荡的意识形态矛盾
    (三)“新传统”下的当代意识形态辩证
  十五  “后意识形态时代”精神世界的“中国问题”
    (一)“精神意识形态问题”及其“中国意识”
    (二)“后意识形态时代”的意识形态
    (三)“后意识形态”的“中国难题”
  十六  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一)终极忧患的基因解码
    (二)何种文化自觉?“伦理型文化”的自觉
    (三)何种“文化”自信:“有伦理,不宗教”
    (四)如何“文化”自立:现代文明的“中国精神哲学形态”
  十七  中国伦理学研究如何迈入“不惑”之境
    (一)“道德哲学”如何“成哲学”?
    (二)伦理学如何“有伦理”?
    (三)“中国伦理学”如何“是中国”?
结语  新中国70年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轨迹与精神哲学规律
    (一)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诠释框架
    (二)“政治热情高昂时代”直接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