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儒学史便是一部诠释史,既包括对五经四书的经典诠释,也含着对孔子思想的义理诠释。以孔门后学为代表的先秦早期儒学正是这一阐释、诠释历程的开端。对孔门后学的儒学诠释成果予以梳理,是纠正和弥补以往早期儒学研究基本呈现出“孔—孟—荀”三段论的化约式论述格局的缺漏。本书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孔门后学与孔子言行文献的整理部分。孔门弟子后学,对于儒学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其价值在于孔子“儒学思想”的“提问者”,塑造和建构孔子“儒学思想”的“记录者”与“整理者”。第二部分是孔门弟子对孔子儒学思想的体知、体证和践履,即“生命诠释”。通过作为“践履者”的孔门弟子颜子和曾子以自我生命去实践、诠释儒学精蕴的两个个案考察,来突出儒学的生命化、实践化特征,呈现出儒学在为己之学、内圣践履方面的成就。第三部分是孔门后学在义理层面对孔子思想的哲学诠释,进而把握早期儒家哲学发展的内在演变。分别对孔子在天道观、天命论,人性论,修养论和政治观等四个理论领域所确立的儒学内涵进行了梳理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