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马/列/毛/邓经典理论现代性论域及其中国话语(第二辑 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论域及其中国话语(第二辑 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论域及其中国话语(第二辑 马克思主义)

定 价:¥118.00

作 者: 张曙光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人民文库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10243016 出版时间: 2022-03-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426 字数:  

内容简介

  来自西方的“现代性(Modernity)”概念是当今世界的主导性、统摄性概念,在实践上表现为持续了近两个世纪的全球性的现代化运动。然而,由于现代性在起源、性质、表现形式等各方面的多重性及问题性,使现代性成了一个富有矛盾性和争议性的概念,在西方学者那里就莫衷一是,并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思想理论。首先形成于西方的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等三大社会思潮和价值倾向,也可以说是对现代性的不同回应。这些思想理论和社会思潮,伴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世界性开拓,也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非西方世界。显然,现代性固然发生于西方,但它的取向却是普世的,当现代性凭借理性的力量“横决天下”时,全人类都不能不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其中,并根据自己的传统、需要与能力给予回应。这在客观上也赋予了那些非西方国家的民众及其学者对现代性的发言权,而他们要真正超越自己当下的感受与意见,表达出符合自身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又合乎人类世界发展大势的真知灼见,就必须首先汲取、接受而又最后扬弃来自西方的思想和话语,体现出自身的主体性和普遍性。中国作为拥有自己数千年文明传统的东方大国,在遭遇西方文化冲击后所展开的现代化历程,更是充满艰难曲折。

作者简介

  张曙光男,1956年生,籍贯江苏省沛县。1972年高中毕业后作为“知识青年”到一家国营林场劳动锻炼,任知青队长;1975年被推荐到河南省安阳地区师范学院作“工农兵”学员。1979年考取河南大学哲学专业研究生,1981年毕业留校,获硕士学位。1996年调入华中科技大学工作,2004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著作7部,主编3部。近年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价值观念史、“天人”关系问题的现代转换等。

图书目录

引论 我们能否言说和如何言说“现代性”
第一章 现代性及其文化
第一节 现代性及其理性内涵
第二节 现代性的文化基因与机制
第三节 现代性问题与人类文明的悖论
第四节 东西方关系中的现代性辩证法
第五节 现代性的扩张及其界限
第二章 现代历史与唯物史观
第一节 “历史”与“唯物主义”
第二节 “向下”的植根与“向上”的超越
第三节 唯物史观的辩证法
第四节 意识、符号与交往
第五节 唯物史观与中国经验
第三章 “主义”的选择与“传统”的重构
第一节 “主义之争”与“社会主义”的胜出
第二节 马克思视野中东方民族的命运
第三节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的“跨越”问题
第四节 现代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与“孔夫子”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的现代转换
第四章 中国:问题、经验与话语
第一节 “中国问题”及其由来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的经验与理论
第三节 “话语理论”与“中国话语”
第四节 “话语”、“道理”与“秩序”
第五节 社会科学与人文价值的互动与结合
第五章 现代化与改革开放的哲学论证
第一节 实践标准与思想的解冻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的“返本开新”
第三节 哲学理论的多样化展开
第四节 重思“实践论”与“矛盾论”
第五节 面向事情本身
第六章 哲学反思与范式问题
第一节 重思马克思的哲学观
第二节 哲学范式的反思
第三节 开显“天地之大德”
第四节 当代思想的立足点
第五节 走出“学科”的壁垒
第七章 走向思想理论的创新
第一节 理论的“跟随”与“选择”
第二节 经典注释与理论创新
第三节 “照着讲”与“接着讲”
第四节 理论的真诚与自觉
第五节 理论创新及生长点:符号、文化、生命与意义
附录:在思想跋涉的途中
后记
再版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