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发展现象,较大程度的发展失衡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改革幵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区域差距拉大、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从“七五”计划开始,国家不断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并逐步强调“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本书从区域发展不协调现象的涌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理论解析。在新发展阶段,结合中国特殊国情背景,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传统、政策脉络、目标体系、现实约束、空间层次等方面建构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逻辑脉络。从空间层次上看,陆域与海域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格局,流域的协调发展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跨行政区协调发展是特色国情下的协调难点,以城市群与都市圈为代表的经济核心区是协调发展的重点区域,经济边缘区的协调发展则体现了特殊空间的重要性。本书分别基于国家尺度、黄河流域、赣江流域、成渝城市群、南昌都市区、赣南、苏北、豫南等案例地区的实践研究,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了相关定量测度和特征提炼。在此基础上,对新发展阶段区域协调的路径进行展望,并提出在区域重塑中走向协调发展的大趋势。本书的研究,以期为中国特色区域协调体系的自主性构建和发展完善提供相应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