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文物考古无问西东:锡林郭勒考古所见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无问西东:锡林郭勒考古所见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无问西东:锡林郭勒考古所见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定 价:¥128.00

作 者: 王晓琨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2704418 出版时间: 2022-06-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针对锡林郭勒区域考古研究的专论,主要分析、讨论在锡林郭勒发现的勒瓦娄哇刮削器、花边陶鬲、车辆岩画、鎏金希腊人物银碗、佛教人物铺首等文化遗物的产地来源与流变,力图比较全面、生动地展现锡林郭勒与外界交流互动的历史场景。研究发现,至少4。7万年前,锡林郭勒地区就存在着一条东西向的草原之路。通过这条草原之路,伴随着人类及共生动物的迁徙与流动,锡林郭勒地区不但与西面的蒙古高原,同时也与东面的西辽河流域、南面的华北平原、北面的贝加尔湖等地区,在石器技术、装饰艺术、宗教信仰等文明因素上,进行着持续、广泛、深入的交流与互动。正是这些多方向的互动传播与兼容并蓄,构成了锡林郭勒地区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这些考古发现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是从未中断、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的一个发展缩影。

作者简介

  王晓琨,蒙古族,考古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副教授,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访问学者(2014-2015)。自1995年以来,参加了河口遗址(1995)、金斯太洞穴遗址(2000-2001)、元上都遗址(2003)、小河遗址(2004)、东黑沟遗址(2006)等30余处遗址、墓葬、长城及烽燧遗存的发掘和调查,足迹遍及中国北方及蒙古国、俄罗斯、日本及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学术兴趣涉及岩画、旧石器晚期及北方民族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等。在《文物》、《考古与文物》、《人类学学报》等考古学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图书目录

一  锡林郭勒的地理环境
  (一)锡林郭勒的地形、地貌
  (二)锡林郭勒的气候
  (三)锡林郭勒的动植物群落
  (四)动物地理区划上反映的锡林郭勒通道
  (五)小结
二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一)金斯太洞穴遗址简况
  (二)金斯太洞穴的古环境背景
  (三)金斯太洞穴中的莫斯特文化因素
  (四)金斯太洞穴文化发展特点
  (五)人类化石反映的中西文化交流
  (六)小结
三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一)锡林郭勒1万年来的环境演变
  (二)锡林郭勒旧新石器过渡阶段的发现
  (三)裕民文化在锡林郭勒的发现
  (四)兴隆洼文化在锡林郭勒的发现
  (五)红山文化在锡林郭勒的发现
  (六)龙山时代在锡林郭勒的发现
  (七)传播路线及特点
  (八)小米反映的东西文化交流
  (九)小结
四  青铜时代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一)朱开沟文化在锡林郭勒的发现
  (二)小麦传播线路反映的文化交流
  (三)夏家店上层文化因素在锡林郭勒的发现
  (四)小结
五  岩画所见的文化交流及年代
  (一)人面像、同心圆岩画的年代
  (二)动物岩画的年代
  (三)车辆岩画的年代
  (四)岩画的创造者
六  伊和淖尔墓群所见北魏时期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一)锡林郭勒北魏遗存的考古发现
  (二)伊和淖尔北魏墓群的考古发现
  (三)伊和淖尔墓群丧葬习俗等所见的文化交流
  (四)玻璃器所见的中西文化交流
  (五)金属器制作技术所见的中西文化交流
  (六)人物银碗所见的中西文化交流
  (七)人物铺首所见的文化交流
七  结语
  (一)锡林郭勒的“中间人”地位
  (二)锡林郭勒考古反映的文化交流模式
  (三)锡林郭勒与草原丝绸之路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