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元朝末期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描写北宋末年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梁山好汉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势力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故事从高俅写起,表现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境况。高俅为报私仇,要陷害禁军教头王进,因此引出史进和“史家村”,进而引出鲁达“拳打镇关西”,由此上演了一个又一个英雄传奇故事。从“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从“青面兽北京斗武”到“吴用智取生辰纲”,至此出现了首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反抗活动,水浒英雄走上联合斗争的道路。从“花和尚单打二龙山”到“林冲水寨大并火”,水浒英雄终于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之后从“宋江怒杀阎婆惜”到“景阳冈武松打虎”,经过“梁山泊好汉劫法场”“宋公明三打祝家庄”“三山聚义打青州”等,英雄齐聚而“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其后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此为辉煌的高峰。而宋江接受招安,梁山好汉前去征辽、征方腊,各位英雄或战死,或出家,或归隐,宋江、卢俊义等也受奸人毒害而死亡,轰轰烈烈的起义走向失败。《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水浒传》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高峰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最终葬送了起义事业。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明清两朝,出现了多个版本的《水浒传》续作,另有很多小说、戏剧等以《水浒传》中的故事为素材,比如明朝的世情小说《金瓶梅》就是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情节发展而来的。另外,《水浒传》还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在国外很多国家流传开来,如18世纪流传到日本、朝鲜,朝鲜非常早的小说之一《洪吉童传》和日本曲亭马琴的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的创作,都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19世纪,《水浒传》又流传到了欧美各国,出现了德语、法语、英语等译本。《水浒传》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作品,不仅在于它思想内容的丰富,而且也由于它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继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而且把二者结合起来。《水浒传》的艺术成就,非常突出地显示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在《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