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地方史志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发展纪事(1952-2021 全2册)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发展纪事(1952-2021 全2册)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发展纪事(1952-2021 全2册)

定 价:¥180.00

作 者: 文劲宇,陈晋 著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8086929 出版时间: 2022-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837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自华中工学院成立以来的电力工程系的发展历史,包括组织机构的变迁、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及其培养计划的变化、重要节点,科学研究的成就等内容。本书的价值在于文化传承,同时对高等教育研究、电气工程的技术发展历史研究、以及从事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读者适合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院友;高等教育发展史、电力工业以及电气工程学科发展史研究者和爱好者;历史爱好者。本书的价值在于文化传承,同时对高等教育研究、电气工程的技术发展历史研究、以及从事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前身为华中工学院电力系,始建于1952年,1988年改称华中理工大学电力工程系,2001年建制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国内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学院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是国家“985工程”建设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历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均名列全国前三。2019年完成电气工程学科国际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学院的电气工程学科位于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图书目录

目录
院训
院徽
院庆徽
变迁图

前言
上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发展简史
一、 建系初期 百业待兴(1952—1956年)(3)
(一) 缘起(3)
(二) 奠基者(4)
(三) 发展经纬(10)
(四) 教学工作(13)
(五) 科学研究(16)
二、 困难时期 艰苦创业(1957—1965年)(17)
(一) 发展经纬(17)
(二) 负重而行(21)
(三) 教学工作(22)
(四) 科学研究(24)
三、 十年“文革”,曲折前进(1966—1976年)(27)
(一) 政治风雨(27)
(二) 整顿中的前行(28)
(三) 本科生教育(29)
(四) 成人教育(30)
(五) 科学研究(30)
四、 恢复高考 再启宏图(1977—1987年)(33)
(一) 发展经纬(33)
(二) 本科生教育(39)
(三) 成人教育(41)
(四) 研究生培养(42)
(五) 科学研究(43)
五、 改革开放 迅速发展(1988—1999年)(49)
(一) 发展经纬(49)
(二) 本科生教育(55)
(三) 研究生培养(59)
(四) 科学研究(60)
六、 与时俱进 争创一流(2000—2021年)(63)
(一) 发展经纬(63)
(二) 党建与师德师风(71)
(三) 师资队伍建设(82)
(四) 本科生教育(96)
(五) 研究生培养(108)
(六) 学生思政工作(117)
(七) 科学研究(133)
(八) 学术交流与社会服务(158)
结语(161)
附录一领导班子及管理机构负责人名录(161)
附录二师资队伍相关统计(170)
(一) 建系以来在电力工程系、电气学院工作过的教职员工名单(170)
(二) 1954年度华中工学院教师安排方案(187)
(三) 1993年电力系在职高级职称人员名单(188)
(四) 2021年12月电气学院在职人员岗位分布(189)
(五) 历年本科生辅导员和研究生辅导员信息(截至2021年12月)(192)
(六) 聘请客座教授、顾问教授、名誉教授(2002—2021年)(194)
(七)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一览(1991—2021年)(197)
(八) 学院所获部分集体、个人荣誉奖项(综合类,1991—2021年)(198)
(九) 校级荣誉奖励获得者(2000—2021年)(199)
(十) 校级以上人才计划获得者名单(206)
附录三本科教育相关数据与资料(212)
(一) 本科生各专业人数一览表(1953~2021年)(212)
(二) 不同历史时期的本科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典型案例(217)
(三) 精品课程和网络共享课建设情况(2003—2017年)(271)
(四) 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一览表(2009—2021年)(272)
(五) 出版的部分教材、专著、译著名录(275)
(六)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各级教学名师一览表(2011—2021年)(288)
(七) 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997—2021年)(289)
(八) 20042022年实验技术研究项目(290)
(九) 教学实验技术成果奖获奖项目(292)
(十) 学院历年双创赛事重大成就(统计截止2022年1月)(293)
(十一) 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名单(2011—2021年)(312)
附录四研究生培养相关数据与资料(313)
(一) 研究生人数分年份分专业统计表(1980~2021年)(313)
(二) 不同历史时期研究生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典型案例(316)
(三)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名单(2012—2021年)(334)
(四) 优秀学位论文获得者(省优国优)(335)
附录五科学研究相关数据与资料(339)
(一) 主要科研成果奖励统计表(1978—2021年)(339)
(二) 电气学院学科平台建设情况一览表(1954—2021年)(355)
(三) 教育部科技部创新团队建设(2007—2021年)(357)
附录六电力系源头之五校回忆(358)
(一) 综合部分(358)
(二) 武汉大学分部电机系简述(359)
(三) 湖南大学分部电机系简述(359)
(四) 南昌大学分部电机系简述(360)
(五) 广西大学分部电机系简述(360)
(六) 华南工学院电机系简述(361)
附录七电气工程学科与校内其他学科、专业的发展渊源(362)
(一) 电气工程学科与动力系(全程关联)(362)
(二) 电气工程学科与工程物理系(1958年)(364)
(三) 电气工程学科与船舶系(1959年)(365)
(四) 电气工程学科与计算机专业(1960年)(365)
(五) 电气工程学科与无线电系(1960年)(366)
(六) 电气工程学科与硅元件厂(1968年)(367)
(七) 电气工程学科与激光研究所(1972年)(369)
(八) 电气工程学科与自动控制系(1973年)(369)
(九) 电气工程学科与机械系(1979年)(370)
(十) 电气工程学科与环境学院(1995年)(371)
(十一) 电气工程学科与水利水电及自动化工程系(1999年)(372)
附录八院训、院徽和院庆标识释义(374)
(一) 院训(374)
(二) 院徽(375)
(三) 70周年院庆标识(376)
编后记(377)
下册所属系所发展简史及毕业生名册
所属各系所发展简史(1)
电机及控制工程系发展简史(3)
一、 电机及控制工程系(电机教研室)大事记(3)
二、 教材建设(16)
三、 领军人物和重要科研成果(18)
四、 电机系平台建设(28)
附录1电机系(教研室)历任领导(31)
附录2熊衍庆老师人物纪(33)
附录3电机系(教研室)历年人员名录(34)
电力工程系发展简史(39)
一、 发配电教研室成立(1953—1956年)(39)
二、 发配电教研室发展(1956—1965年)(43)
三、 筚路蓝缕 曲折向前(1966—1976年)(49)
四、 春风扑面 阔步前行 (1977—1999年)(50)
五、 迈入电力系新时代(2000—2009年)(63)
六、 牢记使命 开创未来(2009年—至今)(66)
附录1课程发展简史(70)
附录2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大事记(1962—2022年)(76)
附录3电力系人员名录(80)
高电压工程系发展简史(87)
一、 艰辛创业时期(1952—1976年)(87)
二、 改革奋进时期(1977—1999年)(93)
三、 厚积薄发时期(2000—2012年)(100)
四、 新时代大发展时期(2013年—至今)(105)
应用电子工程系发展简史(110)
一、 学科历史概况(110)
二、 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112)
三、 学科特色(115)
四、 大事记(123)
附录:应用电子工程系系庆校长和专家题词(124)
电工理论与电磁新技术系发展简史(127)
一、 发展渊源及历程(127)
二、 人才培养(135)
三、 科学研究(141)
四、 结束语(143)
聚变与等离子体研究所发展简史(145)
一、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早布局抓时机(145)
二、 砥砺前行,从向外借力到自主发力(147)
三、 潜心耕耘,开启新的征程(150)
四、 展望未来,攻坚克难求突破(153)
强磁场技术研究所发展简史(154)
一、 脉冲强磁场设施筹备(154)
二、 脉冲强磁场设施建设(156)
三、 脉冲强磁场设施运行(158)
四、 脉冲强磁场设施应用(161)
五、 国家脉冲强磁科学中心组织机构发展历程(161)
六、 中心党支部建设(164)
七、 未来发展(165)
附录1大事记(165)
附录2中心人员历年人员情况(167)
应用电磁工程研究所发展简史(169)
一、 筚路蓝缕,砥砺奋进,开创我校加速器学科方向(169)
二、 立德树人,为国育才,致力于电气学科教学事业(176)
三、 笃行致远,不负芳华,书写服务社会的优秀篇章(177)
附录1大禹楼建设历史(178)
附录2社会咨询项目一览(179)
附录3科研获奖一览(180)
电工实验教学中心发展简史(182)
一、 实验教学中心沿革(182)
二、 实验教学中心初期建设阶段(2004—2006年)(186)
三、 实验教学中心规范建设阶段(2007—2016年)(189)
四、 实验教学中心“新工科”建设阶段(2017年至今)(193)
五、 展望未来(203)
附录12017年以来实验教学中心发表或出版的论文、书籍(203)
附录2出版书籍(205)
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历史(206)
一、 科技创新中心初创期(1992—2000年)(206)
二、 科技创新中心变革期(2001—2007年)(208)
三、 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期(2008年—至今)(211)
四、 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大事记(2001年—至今)(213)
学院毕业生名册(230)
名册编排说明(232)
一、 电气学院毕业生名单(233)
二、 应用电子工程系(原船电专业)毕业生名单(407)
三、 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建筑电气毕业生名单(418)
编后记(420)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