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1922-1927)全史》的实际撰写,是从2021年7月开始的。在综合分析考订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确定《上海大学(1922-1927)全史》的主要框架为——上海大学是一所正规的大学、上海大学是一所爱国的大学、上海大学是一所革命的大学。在书中,每一句话、每一个结论都力求有相关史料为支撑依据,不虚妄,不溢美,但当肯定褒赞之处也绝不吝惜笔墨。著者之意是通过《上海大学(1922-1927)全史》的撰述出版,让读者看到一个真实的上海大学,了解它为什么是一所“正规的”“爱国的”“革命的”大学。严格地说,《上海大学(1922-1927)全史》不是一部学术著作,没有按照时下通行的学术套路来写,也不求闻达于学术之林。由于老上海大学的革命性,导致在其存世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被帝国主义海军陆战队武力封闭在前,遭蒋介石反动新军阀武力解散于后,大量办学档案散失湮灭,幸存档案又遭兵燹之祸,所以在《上海大学(1922-1927)全史》写作过程中每每有史料不足之叹。因此,对已有之史料,即使一鳞半爪,亦觉弥足珍贵,不忍割舍。另外,著者也深知有读者并不完全认同老上海大学为“红色高等学府”之说,以“自我溢美”嘲讽者有之,以“自我抬高”腹诽者有之。所以,在行文中以“多引资料,少发议论”为原则,用史料说话。如老上海大学存世之时,舆论界就有“文有上大,武有黄埔”和“北有五四的北大,南有五卅的上大”之誉。对这两句话的引用,为脱“孤证”之嫌,不惮穷搜之烦,查找其出处,并在书中各举两条书证。此举虽嫌累赘,却不失真实。这也是《上海大学(1922-1927)全史》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