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关键词
一 研究背景
二 关键词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第一章 新型城镇化的人口存量与变量
第一节 人口转移的总体规模与阶段特征
一 人口转移的总体规模
二 人口转移的阶段特征
第二节 人口转移的时序特征与空间分布
一 人口转移的时序特征
二 人口转移的空间分布
第三节 人口转移的动力机制与运作样态
一 人口转移的动力机制
二 人口转移的运作基础
第四节 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转移的政策限度及政策创新
一 推动农村人口转移的地方探索
二 农村人口城镇转移的政策限度
三 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的政策创新
第二章 城镇化的空间扩展与土地需求
第一节 城镇化空间扩展规模与扩展样态
一 空间扩展规模
二 空间扩展特征
三 “人—地”异速生长特征
第二节 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及内生矛盾
一 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
二 内生矛盾与衍生风险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的土地需求与集约供给
一 土地需求规模测算
二 土地节约集约供给
三 土地利用结构转型
第四节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规划实践及其未来走向
一 节约集约利用的顶层设计
二 节约集约用地的地方实践
三 地方创新实践经验与限度
四 节约集约利用的未来走向
第三章 “人—地”城镇化的财政支持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一 “人—地”城镇化的资金来源
二 “人—地”城镇化的支出规模
三 “人—地”城镇化的支出结构
第二节 “土地财政”的支持限度与机制缺陷
一 土地财政与城镇化的互动机理
二 土地财政的支持限度
三 土地财政的机制缺陷
第三节 “人—地”城镇化的财政风险
一 土地财政的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
二 土地财政的债务风险与政治风险
三 土地财政的社会风险与系统风险
第四章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及分摊
第一节 市民化成本的测算基础
一 市民化成本的研究基础
二 测算方法与市民化资金需求
第二节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测算
一 成本测算的思路与方法
二 市民化成本的主体分类
三 市民化规模与成本测算
第三节 成本分摊的地方实践
一 市民化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 市民化成本的关联制度改革
第四节 适应性变革:成本分摊的思路与机制
一 中央政府:剥离关联制度隐性福利
二 地方政府: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 市场企业:拓展多元融资平台渠道
四 农民主体:自我增能与分担融入成本
第五章 平衡与充分:城镇化协调性发展评估及预测
第一节 “人—地—财”耦合维度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体系
一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 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
第二节 “人—地—财”耦合城镇化水平协调测度的分析与评价
一 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二 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分析
三 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
第三节 目标鸿沟VS趋近路线:发展进程预测与优化调控
一 鸿沟: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设定与当前差距
二 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预测(2015-2030年)
三 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数及耦合协调性预测
四 新型城镇化的“地—人”转型与协调收敛
第六章 集约与协调:新型城镇化的道路
第一节 城镇化的世界历程与发展道路
一 城市化的世界历程及其特征
二 城镇化发展的中国经验和道路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度改革
一 户籍制度改革
二 土地制度改革
三 财税制度改革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机制挂钩
一 农民市民化落户与城镇化用地规模增加挂钩机制
二 城镇化建设用地规模增加与财政收支能力协调机制
三 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与市民化公共服务保障挂钩机制
第四节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协同
一 户籍政策粘嵌分离与城乡公共服务政策协同跟进
二 城乡建设用地调控政策与农地产权政策协同推进
三 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与社会多元融资政策协同促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