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支撑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和被广泛应用的基础学科。数学建模在各研究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是数学和生产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桥梁。在数学建模中,多数问题并无统一答案,也无固定模式和方法,学生需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造的能力方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此,在高校数学建模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数学教师在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实际问题和建模思路有效结合,以完善数学建模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实践性人才。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基于某种需求,我们需要将问题中的条件及关系采用数学模型形式进行构建,或将相互关系通过某一模型加以呈现,或将已知条件进行适当简化、取舍,经组合构建为新的模型等,再通过所学知识及方法加以解决。模型构建过程属于高级思维活动,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和方法,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非逻辑思维,还要采用机理、测试等分析方法,经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类比、想象、猜测等过程,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应注重加强对学生逻辑及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外,还应注重知识的全面及广泛性,使学生尽量掌握更多的科学及工程技术知识,从而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辨识系统、准确分析机理、构建模型,并加以解决。总之,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生产生活实践的重要枢纽。在高校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及兴趣,积极完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和研究,鼓励学生充分讨论和沟通,使其知识火花不断碰撞,求知欲望逐步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数学建模研究与应用》对数学建模的内容及意义、当前高校数学建模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数学建模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创新高校数学建模教学方法的若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