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作品集中国文学作品集中国当代美学文选2022

中国当代美学文选2022

中国当代美学文选2022

定 价:¥76.00

作 者: 祁志祥 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20174003 出版时间: 2022-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496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新成果文选第一辑。编者按照分开为文、合成为书的编辑思路和理论与实践结合、老中青作者兼顾的选文原则,从近期的全国各种期刊中选取了三十二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加以删减整合,分十章编辑成书,为国内外学界了解中国当代美学研究*新动态提供学术之窗和历史坐标。全书既有“美学本体论的形上追问”“美与乐感的关系探索”“美育的概念辨析与实践对策”“中国上古美学鸟瞰”“中国当代美学观照”“‘后学’的美学征候”这样的基础话题,也有“生活美学”“品牌美学”这样的现实观照和“影视美学”“音乐舞蹈”的艺术探讨。每章前设置“主编插白”,对所收论文要义做出归纳,并适当评点对话,以期帮助读者理解全书内容意义。

作者简介

  祁志祥,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曾在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任教,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教授、副院长,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主持并独立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五项、教育部规划教材一部。出版个人专著三十余部,发表论文五百余篇,内容横跨文论、美学、哲学、佛学、中国思想史等。作品曾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奖。主持“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华东师大出版社2018年);出版《乐感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创“乐感美学”学说,提出“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独立完成《中国美学通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中国现当代美学史》(商务印书馆2018年)及《中国美学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提出“重写中国思想史”,出版《先秦思想史:从神本到人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

图书目录


目录

前言 /祁志祥

第一章 美学本体论的形上追问

第一节 当代中国学术语境中的实践存在论美学 /朱立元
一、提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学术语境
二、“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思想来源
三、“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基本主张

第二节 新实践美学视阈下的文学审美特征论 /张玉能、张弓
一、文学是话语实践
二、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三、文学的审美意象性
四、文学的深广思想性

第三节 安德烈《谈美》的美学观念 /张颖
一、《谈美》其书
二、《谈美》的写作动机
三、“美”的分类法
四、“美在统一”
五、安德烈美学的特征

第二章 美与乐感的关系探索

第一节 乐:中国美感的起源—定型—特色 /张法
一、“乐”字释义与远古美感的起源与演进
二 、《尔雅》“乐”的语汇与远古美感的演进的定型
三 、“乐”的定型与中国美感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神经美学视角下的快乐与审美体验 /胡俊
一、快乐在审美中的桥梁作用
二、审美快乐理论引发的美学重释
三、神经美学研究的意义及展望

第三节 美从“乐”处寻 /杨守森
一、从《乐感美学》的探寻说起
二、“美”是表示“乐感”的情感语言
三、美的“乐感”反应的价值维度
四、“乐感美学”的综合继承与理论创新

第三章 美育的概念辨析与实践对策

第一节 “美育”的重新定义及其与“艺术教育”的异同辨析 /祁志祥
一、“美育”概念的历史及其在新中国走过的“Z”字历程
二、“美育”现有定义的缺失
三、美育是情感教育、快乐教育、价值教育、形象教育、艺术教育的复合互补
四、“美育”的实施路径

第二节 礼乐中和:中国古代审美教育的基本观念 /曾繁仁
一、“中和之美”的美学原则
二、“礼乐教化”:中国古代的审美教育观念
三、“风骨”与“境界”:体现人格美学的美学概念
四、儒道佛艺“融贯一体”的中华美育精神

第三节 中国当代美育学范畴体系的建构 /杜卫
一、美育学提出的历史背景
二、中国美育学所面临的问题
三、中国美育学的概念范畴架构

第四节 学校美育的三个难点与三重关系 /王德胜
一、三个难点:做什么、如何有效、如何超越知识化陷阱
二、学校美育的三重关系

第四章 中国上古美学鸟瞰

第一节 万年中国说与美学史重构 /叶舒宪
一、聚焦文化总体与核心价值
二、三观结构:宇宙观决定生命观和价值观
三、万年玉石神话信仰:文明核心价值
四、万年中国视角与美学大传统
五、原“象”:蓦然回首,那“象”却在三万年前

第二节 殷商甲骨文的美学价值 /陈望衡
一、史前的类文字符号
二、甲骨文:中国*早的文字
三、甲骨文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四、甲骨文中重要的中国美学概念

第三节 夏朝的礼乐文明 /杨赛
一、夏完善礼乐传承制度
二、禹初制《大夏》弘扬先王功德
三、禹命皋陶和启增修《大夏》宣扬政绩实施礼乐教化
四、《夏颂》与《赓歌》

第五章 中国当代美学观照

第一节 当代美学论争中的方法论、本体论问题 /杨春时
一、第一次美学论争:20世纪50—60年代
二、第二次美学论争:20世纪80年代
三、第三次美学论争:20世纪90年代

第二节 西方当代美学新范式:丹托的理论诉求 /代迅
一、古典艺术的终结与古典美学的坍塌
二、普通物品的变容与艺术本质的重构
三、艺术边界的扩展与艺术属性本于理论阐释

第三节 当代事件文论的主线发生与复调构成 /刘阳
一、背景与主线:语言论/反语言论/非语言论的三元交织
二、意识层面上的事件文论及其复调构成
三、历史层面上的事件文论及其复调构成
四、语言层面上的事件文论及其复调构成

第四节 当代艺术“知识沟”的断裂与弥合 /汤筠冰
一、当代传播学“知识沟”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二、当代艺术的“知识沟”现象及成因
三、如何弥合当代艺术的“知识沟”

第六章 “后学”的美学征候

第一节 后现代文化的审美特征 /王宁
一、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与审美特征
二、后现代的碎片式“微时代”特征催生“抖音”现象
三、文学经典在大众“抖音”时代的动态化重构

第二节 “后文明”时代的写作或“后文学”的诞生 /陈晓明
一、“后文明”与视听时代的感性解放
二、网络文学的“爽”与“YY”
三、科幻文学建构的宇宙论与虚拟世界
四、文学让人类享有“爱的自由和美丽”

第三节 后现代的文学理论:“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金惠敏
一、文学作为理论的越界
二、唯美主义和对于唯美主义的认识误区
三、审美民族主义与间在解释学
四、承认“审美的文学”,反对“审美本质主义”

第七章 影视美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为了中国电影未来的光荣与梦想 /毛时安
一、作为艺术,电影值得万岁
二、电影艺术的神圣担当与思考
三、必须向着纵深挺进

第二节 中国电影的形象塑造和历史观念的建构 /丁亚平
一、中国现代电影的民族主义与英雄书写
二、新中国电影及公共场域中的两类新英雄人物
三、新时期电影史中的英雄典型如何跨越时间
四、英雄与人民同构:形象塑造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
五、电影与典型:重新思考人民和英雄书写的关系及意义

第三节 当代中国文学“欲望书写”电影改编的新感性重构 /陶赋雯
一、“新感性”的生发:“欲望书写”改编的镜像表征
二、“新感性”的沉沦:“欲望书写”改编的审美误区
三、“新感性”的重构:“欲望书写”改编的路径拓延

第八章 音乐舞蹈的史论探讨

第一节 中国音乐的经典化建构 /杨燕迪
一、本命题的提出过程
二、命题依托的学理背景
三、音乐经典:立足中国境况的思考
四、中国音乐经典化建构的展望与建议

第二节 舞台意象:舞剧创作的美学本质 /张麟
一、舞剧的抒情性本质决定了意象创造成为舞剧表现的核心
二、主体呈现决定了意象创造成为舞剧表现的主要手段
三、舞剧表意系统决定了意象创造成为舞剧言说的主要手段

第三节 音乐作品曲式分析中的历史观/ 冯磊
一、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
二、古典曲式的“原型性”特征
三、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曲式的新变

第九章 生活美学与当代社会
第一节 生活美学:21世纪的新美学形态/ 仪平策
一、生活美学是与现代人类学思维范式相对应的理论产物
二、生活美学是对近代以来“超越论”美学的学术超越
三、生活美学是当代审美文化发展的理论旨归
四、生活美学以得天独厚、丰富深刻的传统美学资源为根基

第二节 从“美是生活”到“生活美学”/刘悦笛
一、“美是生活”成为真正的历史起点
二、“美是生活”的三种中国化阐释
三、新世纪“生活美学”的转向

第三节 中国生活美学的形态与问题 /张宝贵
一、中国生活美学的三种思想形态
二、现代性问题意识
三、形而上意识

第十章 品牌美学与文化经营

第一节 品牌经营与品牌美学 /刘瑞旗
一、品牌设计与品牌管理
二、中国制造与自主品牌

第二节 品牌美学构建的五重维度 /周韧
一、民族文化:品牌美学的本土资源
二、生活之美:品牌美学的现实前提
三、五觉愉快:品牌美学的外在呈现
四、价值追求:品牌美学的内在标准
五、艺术联姻:品牌美学的形态升级

第三节 品牌美学视阈下的品牌塑造 /张继明
一、何谓品牌美学
二、美学为何能成为品牌的竞争优势
三、在品牌塑造中如何运用美学策略

附录
一、坚守价值与快乐的双重维度,积极开展美学研究和美育活动
——上海市美学学会第九届工作报告 /祁志祥
二、2021年,我们这样走过
——上海市美学学会年度工作回顾 /祁志祥
三、永不凋谢的绒线花
——民族品牌恒源祥与奥运会的合作历程 /陈忠伟

书画作者索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