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双重价值链分工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克鲁格曼提出的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尝试从价值链分工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出发,为协调我国地区差距、破解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局提供新的思路与对策。具体而言,该书的逻辑思路在于首先对现有相关研究及理论进行梳理与计量分析,其次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及参与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及演变态势进行全面系统地测度与把握,在此基础上,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考察国内外价值链分工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与机制,以及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双重价值链对接互动对于协调地区差距的作用路径,最后提出对策建议。《新发展格局下双重价值链分工与区域经济差距》对价值链分工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首先,将中国省份差异及价值流纳入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同时考察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分工及其对接互动对于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机理,并运用现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实证检验,这有别于只考虑国内价值链或仅关注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其次,将现有研究中笼统的“国外(或境外)”或“国内”进一步细分到国内各个省份和主要贸易伙伴,以期更准确细致地把握不同省份在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分工系统中的融入程度及地位演变;最后,该书立足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局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矛盾,提出通过构建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的有效对接机制,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突破了以往研究关注因果关系忽视实际问题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