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绘画画中有话:二十世纪中国画论争启示录

画中有话:二十世纪中国画论争启示录

画中有话:二十世纪中国画论争启示录

定 价:¥68.00

作 者: 潘少梅 著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4051039 出版时间: 2021-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69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概述了中国画论争的历史线索及研究。第二部分论述20世纪初的中国画“改良之争”。构建论争群英谱,论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化精英是如何从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出发重新定义和探索传统中国画的现代性的。由于论争中对主导古代中国哲学思想“气”的怀疑开始了对科学写实的倡导,徐悲鸿、岭南画派等进行了在传统与现实之间的探询;林风眠在形式与情感之间进行的调和都使中国画发生了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的初步转换;陈师曾、金城等传统画家对文人画价值的再认识,开启了现代人守护传统的先河,这次论争使传统中国画发生了从气韵到实体的思想变革。第三部分论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画“改造之争”,从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系列讨论开始切入论争的历史情境。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题材决定论曾制约了中国画的创作,但论争中产生的写生策略,使画家们发生了从临摹到写生的主动性造型意识的转变,此次论争使传统中国画从对艺术个性的追求转向对大众人生的观照,使古典中国画发生了从重写意到重图示的程式演变。第四部分论述’85美术新潮时期的中国画“末路之争”。这是中国画的传统从受限制到打破限制的过程,实验水墨的探索性创作实现了对中国画古典意境构成方式的突破,新文人画的文化策略体现了其古典精神的依归,对传统的反思进一步开拓了中国画边界,这次论争使中国画发生了从意境到观念的精神变化。第五部分论述20世纪末的中国画“笔墨之争”。梳理了这次论争的时间线索,从中找出论争是如何步步深入中国画发展的本体性发展的。这是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从消解到守护的一个自觉过程。重点论述了在多元化创作情境中出现的几种中国画创作倾向:艺术的纯化、视觉的冲击、观念的符号以及开放的媒材,探讨了中国画批评论争、商品化演变及创作风格之间的关系。本书的结语部分探讨了中国画发展的多元化限度。通过对20世纪四次中国画论争的梳理与分析,使之串成一条明晰的风格演变链条,从中找出论争后那些反复出现过的、带有普遍性的、制约过昨天也影响到今天和明天的创作观念,通过对论争的回顾为当代中国画的创作提供新的思考基础。

作者简介

  潘少梅,浙江传媒学院馆员,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美术学专业。曾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明画全集》“蓝瑛卷”、《清画全集》“恽寿平与常州画派卷”的编撰与研究(项目组成员排名第二)。曾主持浙江省科普重点课题等项目。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美术研究类文章。

图书目录

一、引言
(一)中国画论争的历史线索及研究
(二)本书主要思考的两个问题
二、改良之争:从气韵到实体的思想变革
(一)论争群英谱
(二)从对“气”的怀疑到对“实”的尊崇
(三)古典中国画现代性转换的开端
(四)传统精神的守护与开拓
(五)小结
三、改造之争:从写意到图像的程式演变
(一)源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系列讨论
(二)从临摹到写生的主动造型意识
(三)题材决定论对中国画创作的影响
(四)政治诉求和艺术追求的错位与相接
(五)小结
四、末路之争:从意境到观念的精神变革
(一)从受限制到打破限制的过程
(二)实验水墨——古典意境构成方式的突破
(三)新传统的解释不能脱离传统
(四)新文人画——古典精神的依归
(五)中国画边界的守护和开拓
(六)小结
五、笔墨之争:从笔墨到视觉的观念超越
(一)论争大事记
(二)从传统笔墨精神的消解到守护
(三)笔墨——以多元化的名义
(四)小结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