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论丛》第66卷共载论文21篇,秉承本论丛业已习惯的固定风格,所收录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期我国刑法学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内容涵括中国刑法学、外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刑事执行法学、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等刑法学诸多领域。 本卷特设“过失犯罪专栏”,收录了3篇相关文章。 纪康的“客观预见可能性的构造与机能——兼论主客观理论”一文,认为客观预见可能性通过客观合目的性筛选主体意志与结果之间相关联的内容,通过相当性判断筛选符合自然意义上的因果关联;客观预见可能性的具体作用是作为排除行为与结果之间归责的工具。杨智博的“过失不真正不作为犯的认定规则与限制路径”一文,主张在认定过失不真正不作为犯时必须同时符合过失犯与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以合理匡定这种犯罪类型的处罚范围。赵姗姗的“疫苗监管过失中玩忽职守罪的适用困境与突围”一文,在分析疫苗监管过失中玩忽职守罪适用困境的基础上,主张通过重塑预见可能性的内涵,突破条文适用上的困境。 本卷的其他栏目还刊载了如下优秀成果: 曾粤兴、陈艳飞的“法人共同犯罪中相关责任人的罪与罚”一文,对法人共同犯罪中相关责任人的罪与罚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分配应采取由外而内的“两次分担法”,并根据相关责任人在法人共同犯罪的地位和作用区分主从犯。 Arthur Shuste著、邱帅萍译的“霍布斯《利维坦》中的近现代自然权利与惩罚”一文,对近现代传统中规范性惩罚理论的首倡者——霍布斯的惩罚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 熊亚文的“中立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法教义学审视”一文倡导以客观归责理论为基础的综合限制方案,主张在最大程度上限缩中立帮助行为的可罚范围。 赵卿、叶萍的“公司治理视野下治理跨国商业贿赂犯罪的合规反腐路径探析”一文对跨国商业贿赂犯罪治理的合规反腐路径进行了研讨。 冷必元的“刑事罚没收入作为司法经费用途的历史惯性”一文从历史考察的视角对刑事罚没收入与司法经费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了深度分析。 杨学锋的“社会学想象力推动下的社会解组理论成长”一文,对犯罪学领域的社会解组理论的诞生、复兴和实证方法的重要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