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绪论
第一节 《周易》概述
一 《周易》之名
二 《周易》之实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周易》西译及西传史研究
二 西方易学研究
三 《周易》翻译研究
四 研究现状简评
第三节 本书研究概述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三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
四 本书基本框架
第一章 “文化适应”语境下利玛窦对《周易》的解读
第一节 耶稣会“文化适应”政策
一 早期中西交流与基督教传入中国
二 耶稣会“文化适应”政策的提出
三 耶稣会“文化适应”政策的实施
第二节 利玛窦生平及著述
第三节 利玛窦著述中的《周易》
一 《天主实义》
二 《二十五言》
三 《乾坤体义》
小结
第二章 易经主义者对“文化适应”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 易经主义者及其生平简介
一 白晋生平
二 傅圣泽生平
三 马若瑟生平
第二节 白晋与傅圣泽在康熙指导下对《周易》的研习
一 康熙指导白晋与傅圣泽研《易》之经过
二 康熙指导白晋与傅圣泽研《易》之尾声
第三节 白晋与傅圣泽《周易》研究著述
第四节 易经主义者对《周易》的索隐法解读
一 索隐法之历史回顾
二 《周易》的索隐法解读
小结
第三章 “礼仪之争”中《周易》在西方的译介与传播
第一节 礼仪之争
一 “礼仪之争”的缘起
一 “礼仪之争”的经过
第二节 传教士对《周易》的利用与争辩
一 易经主义者对《周易》的利用
二 教会对易经主义者的干预
三 “礼仪之争”双方关于《周易》的辩论
第三节 耶稣会士对《周易》的译介与传播
一 金尼阁《周易》译本
二 《大中国志》中的《周易》
三 《中国历史初编十卷》中的《周易》
四 《中国新史》中的《周易》
五 《中国哲人孔子》中的《周易》
六 《中国近事报道( 1687-1692)》中的《周易》
七 《中国天文论》中的《周易》
八 《中华帝国全志》中的《周易》
九 刘应与《易经概说》
十 雷孝思《周易》译本
小结
第四章 “启蒙运动”中《周易》在西方的译介与传播
第一节 “中国热”中的启蒙运动
一 “中国热”的形成与表现
二 中国文化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第二节 莱布尼茨著述中的《周易》
一 二进制与六十四卦一致性的发现过程
二进制与六十四卦对应关系之辨
三 二进制与伏羲卦图的宗教意义
四 理、太极与精神实体
第三节 弗雷烈对《周易》的研究
一 区别经典与注疏的研究思路
二 结绳记事的文字研究
第四节 狄德罗对《周易》哲学的介绍
一 伏羲:中华帝国的缔造者
二 先因科学与后因科学
三 宇宙世界的物质本原
第五节 重农主义学派的《周易》思想
一 《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中的《周易》
二 自然秩序
三 农本思想
四 《经济表》中的《周易》思想
小结
第五章 “文化殖民”背景下《周易》在西方的译介与传播
第一节 文化殖民的传教策略
一 “孔子或耶稣”的传教策略
“孔子加耶稣”的传教策略
第二节 “God”译名之争中的《周易》
一 “神”译派
“帝”译派
第三节 马礼逊对《周易》的译介
一 “卦”的翻译和阐释
二 卦爻辞和《易传》的翻译
第四节 麦格基对《周易》的译介
一 麦格基《周易》英译本
麦格基《周易》学说
第五节 理雅各对《周易》的译介
“经传分离”的体例
翻译方法
三 翻译目的
四 译本评价及影响
第六节 世俗汉学家对《周易》的译介与传播
拉古贝里对《周易》的译介与传播
霍道生对《周易》的译介与传播
第七节 哈雷兹对《周易》的译介与传播
哈雷兹《周易》研究著述
《周易》文本研究及翻译
三 《周易》哲学批判
小结
第六章 “文化反思”语境下《周易》在西方的译介与传播
第一节 中西方学者的文化反思
二 《周易》古经译文
三 《易传》译文
第九节 闵福德对《周易》的译介
一 闵福德认识和翻译《周易》的历程
“智慧”与“占筮”共存
三 “学术”与“运用”并行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中外人名对照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