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言
第2章 兰州新区建设背景与区域地质概况
2.1 兰州新区工程建设发展概况
2.1.1 兰州新区的由来
2.1.2 兰州新区的战略定位及意义
2.1.3 秦王川基本情况
2.1.4 兰州新区规划范围及概况
2.1.5 工程建设发展概况
2.2 兰州新区自然条件与区域地质概况
2.2.1 兰州新区的自然概况
2.2.2 兰州新区的地形地貌
2.2.3 兰州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2.2.4 兰州新区的区域地质概况
2.3 兰州新区工程地质研究进展及程度
2.4 兰州新区典型岩土工程问题
2.4.1 地下水位上升问题
2.4.2 暗埋不良体探查问题
2.4.3 深层地基土强度与变形问题
2.4.4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问题
2.4.5 大厚度挖填场地治理问题
第3章 兰州新区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分析
3.1 环境水文地质条件
3.1.1 自然地理与地质条件
3.1.2 地下水的类型、分布及埋藏特征
3.1.3 地下水补排条件及与地表水系的关系
3.1.4 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
3.1.5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3.1.6 包气带透水层基本特征
3.2 地下水均衡计算
3.2.1 计算区的确定及均衡方程
3.2.2 均衡要素分析计算
3.2.3 均衡计算
3.3 地下水数值模拟计算与预测
3.3.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3.3.2 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
3.3.3 源汇项的概化和分配
3.3.4 数学模型的校正和验证
3.3.5 地下水位预测
3.4 地下水位预测成果及处置建议
第4章 暗埋不良地质体探测与处理
4.1 暗埋不良地质体成因、类型和特点
4.1.1 暗埋不良地质体的成因
4.1.2 暗埋不良地质体的类型
4.1.3 暗埋不良地质体的特点
4.2 暗埋不良地质体探测技术
4.2.1 探查工作基本原则
4.2.2 地面普查工作步骤及方法
4.2.3 工程物探探测技术
4.2.4 物探探测结果的勘探验证
4.2.5 探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4.3 暗埋不良地质体的工程特性
4.3.1 不良地质体的形成条件和物质组成
4.3.2 不良地质体组成物质的工程性质
4.4 空洞体顶板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4.4.1 空洞体顶板稳定性的定性分析方法
4.4.2 空洞体顶板稳定性的定量分析方法
4.4.3 空洞体顶板地层构成及工程性质
4.4.4 空洞体顶板稳定性的定性评价
4.4.5 空洞体顶板稳定性的定量评价
4.5 暗埋不良地质体的加固处理
4.5.1 暗埋不良地质体处理原则
4.5.2 暗埋不良地质体处理方法
4.5.3 暗埋不良地质体处理工程实例
第5章 兰州新区深层地基土的工程特性
5.1 深层地基土的研究现状
5.2 深层地基土的取样与试验测试
5.2.1 高质量岩土样取样方法
5.2.2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5.3 深层地基土的承载力试验
5.3.1 旁压试验测试技术
5.3.2 旁压试验成果分析
5.3.3 深层地基土承载力参数确定
5.4 深层地基土的桩基试验
5.4.1 桩基试验工程概况
5.4.2 光纤法桩身应力测试原理及方法
5.4.3 影响单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及成桩效应
5.4.4 深层地基土的桩基承载力计算参数
5.4.5 光纤法桩身应力测试
5.4.6 深层地基土桩基荷载传递机理
第6章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
6.1 兰州新区湿陷性黄土分布及特点
6.1.1 兰州新区湿陷性黄土分布
6.1.2 兰州新区湿陷性黄土特点
6.2 湿陷性黄土工程性质分析与评价
6.2.1 湿陷性试验及应考虑的因素
6.2.2 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性质分析
6.2.3 黄土的湿陷性评价
6.3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6.3.1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原则
6.3.2 地基处理方法
6.4 地基处理工程实例
第7章 湿陷性黄土区的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7.1 研究背景与主要研究内容
7.1.1 兰州新区湿陷性黄土常规处理方法
7.1.2 单一桩型与多桩型复合地基
7.1.3 主要研究内容
7.2 复合地基处治湿陷性黄土的试验
7.2.1 试验区工程地质条件
7.2.2 试验区地基处理设计与试验内容
7.2.3 主要试验成果
7.3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
7.3.1 试验方法与试验技术
7.3.2 刚性桩单桩承载变形机理
7.3.3 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机理
7.3.4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机理
7.4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第8章 大厚度挖填改造场地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8.1 兰州黄土丘陵区削山造地的发展
8.1.1 兰州中心城区削山造地的发展
8.1.2 兰州新区削山造地的发展
8.2 兰州黄土丘陵区削山造地的经验教训
8.2.1 兰州中心城区削山造地的经验教训
8.2.2 兰州新区削山造地的经验教训
8.3 大厚度挖填场地建设工程存在的问题
8.4 应对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