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大举措,关系到保障棉农合理收益和全国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也肩负着探索农产品价格市场形成机制的重要使命。2014-2019年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总体进展顺利,国内棉花市场活力明显增强,国内外棉花差价缩小,纺织企业效益有所提高,政策效果初步显现。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操作细节,如补贴方式、补贴范围等问题有待改进。因此,有必要对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为完善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提供实践积累。本研究从主产区棉农对政策的满意度、政策实施前后收益变化、种植结构调整、棉花生产技术效率四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评估政策实施效果,探讨转变和完善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政策的精细度和精准度,对完善我国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具有积极指导价值,同时也为粮食等其他农产品目标价格的制度探索和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结论如下。棉农对目标价格政策的总体满意度、补贴方式和价格水平的满意度(基本满意及以上)较高。调研中多数农户表示,目前市场价格偏低,生产成本高涨,如果没有目标价格补贴,除去物质资料、人工、租地等生产成本,利润将所剩无几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大部分棉农对此项政策的实施持肯定态度。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年龄、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是否参加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植棉规模和植棉年限是影响农户对政策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从政策实施角度来看,对政策了解程度、是否及时足额收到补贴和是否增加收入是显著影响政策满意度的因素。从农户种植意愿来看,七成左右的受访者愿意继续植棉,南疆比例略高于北疆;在愿意继续植棉的受访者中,表示稳定或扩大种植规模的比例在六成以上,表明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主产区棉农种植意愿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农户棉花生产具有一定惯性,短期内不会轻易调整播种面积,上一期棉花播种面积对即期棉花供给有较强影响;棉花供给在短期内缺乏价格弹性,长期富有价格弹性,补贴政策增加了棉花播种面积对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生产成本的提高会挤占棉花种植收益,农户会相应减少棉花种植面积;长期来看,棉花供给对替代作物价格变动的反应灵敏度会增强,而棉花补贴政策一定程度上会激励农户植棉,降低其改种其他作物的可能;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对稳定棉花供给有积极作用,但相较于其他主要影响因素来说,效应有待提高,未来存在进一步优化调整和完善的空间。从对全国及10个主产省(区)棉花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结果来看,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实施后,全国及大部分产区棉花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态势,其中以新疆年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幅度**。从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来看,技术进步是棉花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而政策实施对新疆棉区技术进步和规模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和时间趋势在1%显著水平下,对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结合棉花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2014-2018年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进一步证明,目标价格补贴可以显著提高主产区棉花生产效率。同时,结合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结果来看,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实施对棉花生产技术进步有重要的提升作用,补贴增加了生产者收入和投资能力,会促进其采用新技术和优化组合要素投入。根据以上主要结论,本研究区分新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因地施策提出不同的完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相关建议,最后着眼于整个棉花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开放条件下促进棉花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