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政治理论互涉与超越: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解读

互涉与超越: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解读

互涉与超越: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解读

定 价:¥98.00

作 者: 李娟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393591 出版时间: 2022-09-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摆脱学界在讨论历史唯物主义学科特征问题时所存在的“哲学-科学二分”的理论预设,立足当前学科发展的新特征(互涉、跨界、融合),从“学科互涉”这一视角出发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新解读。这种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观察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历史研究活动,进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特征问题作出现代性解读的尝试,不仅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也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

  李娟, 哲学博士,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访问学者。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2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出版专著1部,并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内蒙古高教学会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学科之争: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  对“历史唯物主义学科之争”的回顾
    一  第二国际理论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科学定位
    二  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定位
    三  国内学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学科定位的观点论争
    四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多元化解读
  第二节  对“历史唯物主义学科之争”的反思
    一  “历史唯物主义学科之争”中的前提预设问题
    二  “历史唯物主义学科之争”中的文本解读问题
    三  “历史唯物主义学科之争”中的学术话语权问题
第二章  学科互涉:解读历史唯物主义学科特征的新视角
  第一节  学科制度的源起、萌芽及形成
    一  古代东西方高等教育中的“分科”
    二  欧洲中世纪大学中的“学科”萌芽
    三  近代欧洲大学“学科”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从“反学科化”到“学科互涉”
    一  美国大学课程改革的“反学科化”倾向
    三  “学科”研究与“学科互涉”研究比较
    四  “学科互涉”研究的类型及其判断标准
    五  作为一种新的认知方法的“学科互涉”
  第三节  马克思的学科互涉研究何以可能
    一  马克思学说与19世纪的社会科学
    二  马克思“体制外”学者身份的影响
    三  马克思“多学科”知识结构的养成
    四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共同体”
第三章  对马克思学说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再认识
  第一节  从“三个来源”到“三个组成部分”:一种线性认识逻辑
    一  “三个来源”产生的历史背景及逻辑理路
    二  “三个组成部分”的提出依据及其局限性
  第二节  “三个来源”内在的隐性互涉:一条被遮蔽了的线索
    一  黑格尔辩证法思想背后的经济学逻辑
    二  斯密政治经济学思想背后的历史哲学
    三  空想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与实证精神
  第三节  马克思如何走近“三个来源”:一段相互交织的历程
    一  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的“相识相知”
    二  马克思与政治经济学的“成功牵手”
    三  马克思与空想社会主义“久别重逢”
第四章  马克思多学科知识结构的核心构成及其总体特征
  第一节  从“摘录和笔记”看马克思知识结构的核心构成
    一  青年马克思哲学知识的汲取和积累
    二  马克思对经济学知识的汲取和积累
    三  马克思对历史学知识的汲取和积累
    四  马克思对人类学知识的汲取和积累
  第二节  从“摘录和笔记”看马克思知识结构的总体特征
    一  形成过程的时空连续性
    二  阅读重心的阶段性转移
    三  涉猎学科领域的广泛性
    四  历史研究视野的宽广性
    五  知识构成的多重互补性
第五章  马克思理论“问题式”的哲学—科学互涉性特征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