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周武1
上篇 海外中国学
中国和欧洲何时拉开差距
——关于《大分流》的争论及其背景 周武3
“世界中国学”的历史演变及概念特征 刘晓佳8
中国学发展的历史逻辑及其崛起范式下的前景初探 徐庆超14
新时代海内外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多维解读
——海外中国学研究与中国文化竞争力 乔兆红26
书写转变的中国:山东邹平与美国当代中国研究 潘玮琳37
美国中国观的动力机制及其现实启示
——以中国问题专家为中心的分析 张焮50
如何认识美国战略界关于应对中国崛起的辩论 王震69
美国学界的中国妇女运动研究及评估 褚艳红82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界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概述 廉晓敏99
日本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及其影响研究 顾鸿雁112
海外研究视角中的民主原则与党的建设 侯喆127
海外“中国威胁论”及应对策略探析 张其帅140
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策略的启示 苏乔拓148
如何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巫明川162
利玛窦文化适应策略与儒家思想 朱婳玥165
西方的植物学运动与福钧的中国之旅 秦岭177
荷兰东印度公司与荷兰使华团活动 田蕊198
福开森的中国艺术生涯
——从“文物代购”到中国古代艺术品收藏家的转变 夏天209
中篇本土中国学
从世界史看中国现代化 梅俊杰227
传播学科史的辉格史书写及对中国传播学科的反思 胡冯彬234
状况的共有与分歧:近代中日社会科学翻译史比较研究 宋晓煜 王广涛245
中国共产党百年金融思想演进 王玉 韩汉君261
中国创新短板与创新能力提升的战略举措 沈桂龙27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焦世新285
明代后期科举策问的变化与《皇明历朝资治通纪》的出现和流行 耿勇294
中国梦与中国社会转折
——以洋务运动为考察对象 陈如江322
从形式代表到实质代表:我国民主党派代表性问题探讨 胡筱秀331
“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国际贸易潜力分析 谢一青 乐文特342
印度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太战略” 张佳362
长三角城市群流量经济发展测度
——基于城市流的视角 王素云375
依托上海城市软实力优势,打造国际传播国家级平台
——上海社会科学院推进学术外宣、讲好中国故事的探索与实践 吴雪明385
后疫情时代中美关系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思考
——以产业园区实践探索为例 信超394
下篇 书刊评论
有关当代国际秩序与中国对外关系的认知和思考
——以2015—2019年北美期刊中的相关文章为例 刘晶413
城市作为理解社会的窗口
——评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 李鑫妍430
解说历史中国:矛盾、复杂和永久的魅力
——评王国斌、罗森塔尔《大分流之外——中国和欧洲经济
变迁中的政治》 杨起予446
要渡苍生百万家
——读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王菁457
一个局外人的改革开放顶层全景观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读后 邹祎470
“版权”的中国之旅
——王飞仙《盗版者与出版商》读后 朱宇琛477
林语堂跨文化遗产的多向度阐释
——评《林语堂的跨文化遗产》 陈迪488
无法言说的言说
——重读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 王巍子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