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言 ……………………………………………………………………… (1)
第一章 作伪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各时期特点 …………………………… (5)
第一节 技术萌芽期 ( 乾隆以前) …………………………………… (5)
一 宋代以前 ………………………………………………………… (5)
二 宋代的仿古及作伪 ……………………………………………… (7)
三 元代的仿古及作伪……………………………………………… (12)
四 明代的仿古……………………………………………………… (14)
五 明末清初的作伪………………………………………………… (15)
第二节 经验积累期 ( 乾隆至道光) ……………………………… (23)
一 乾嘉时期 ………………………………………………………… (23)
二 道光年间 ………………………………………………………… (26)
第三节 技术成熟期 ( 晚清民国) ………………………………… (30)
一 陕西 ……………………………………………………………… (30)
二 潍县 ……………………………………………………………… (30)
三 苏州 ……………………………………………………………… (34)
四 北京 ……………………………………………………………… (38)
第四节 高新技术应用期 ( 改革开放以来) ……………………… (45)
第二章 辨伪之学的发展历程 ………………………………………… (53)
第一节 探索阶段 ( 宋至清中期) ………………………………… (53)
第二节 形成发展阶段 ( 晚清民国) ……………………………… (58)
一 辨伪之学初步形成 (晚清) ………………………………… (58)
二 辨伪之学在争论中发展 (民国) …………………………… (65)
第三节 总结创新阶段 ( 改革开放以来) ………………………… (71)
一 理论研究 ………………………………………………………… (72)
二 资料整理 ………………………………………………………… (73)
三 科技手段的运用………………………………………………… (73)
第三章 伪铭的类型及特点……………………………………………… (77)
第一节 伪铭器的类型及特点 ……………………………………… (77)
一 伪器伪铭 ………………………………………………………… (77)
二 真器伪铭 ………………………………………………………… (84)
三 增刻铭文 ………………………………………………………… (88)
四 补刻铭文 ………………………………………………………… (90)
五 伪器真铭 ………………………………………………………… (90)
六 真器真铭拼凑而成……………………………………………… (91)
第二节 伪铭的类型及特点 ………………………………………… (91)
一 照抄 ……………………………………………………………… (91)
二 删改 ……………………………………………………………… (96)
三 拼凑 ……………………………………………………………… (98)
四 杜撰 …………………………………………………………… (100)
第四章 铭文辨伪的思路及方法 (文字) …………………………… (103)
第一节 字形 ………………………………………………………… (103)
一 时代特色 ……………………………………………………… (103)
二 书写正误 ……………………………………………………… (125)
三 描摹 …………………………………………………………… (135)
四 草率 …………………………………………………………… (137)
第二节 章法 ………………………………………………………… (137)
一 书风 …………………………………………………………… (137)
二 避复 …………………………………………………………… (153)
三 行款布局 ……………………………………………………… (178)
第五章 铭文辨伪的思路及方法 (文法) …………………………… (180)
第一节 商周青铜器铭文文法分析 ………………………………… (180)
一 时间地点 ……………………………………………………… (180)
二 事件 (作器原因) …………………………………………… (225)
三 作器句 ………………………………………………………… (278)
四 嘏辞 …………………………………………………………… (312)
第二节 案例分析 …………………………………………………… (316)
第六章 铭文辨伪的思路及方法 (其他) …………………………… (346)
第一节 工艺 ………………………………………………………… (346)
一 字口 …………………………………………………………… (346)
二 锈色 …………………………………………………………… (365)
三 垫片 …………………………………………………………… (368)
第二节 其他 ………………………………………………………… (369)
一 钟铭位置及顺序 ……………………………………………… (369)
二 大小比例关系 ………………………………………………… (370)
结语 …………………………………………………………………… (371)
后记 ………………………………………………………………………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