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外科学非哺乳期乳腺炎

非哺乳期乳腺炎

非哺乳期乳腺炎

定 价:¥198.00

作 者: 万华 陆德铭 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7857885 出版时间: 2022-09-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阐述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学术专著。全书通过流行病学、病理、诊疗及预后等方面,系统性地呈现了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疾病特点和国内外诊治进展。本书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国内外公开发表的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及基础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科万华教授团队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全书共分11 章。主要阐述非哺乳期乳腺炎命名、分类、流行病学、发展过程、病理、生物标记物研究及实验动物模型、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微创活检及细胞学检查、治疗、预防和预后等。书中附有3 个病案,利于临床工作者参考借鉴。本书可供临床工作者参阅

作者简介

  万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科主任兼上海中医药大学外科主任、中医外科教研室主任。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科督导、中医外科教研室督导,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医乳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陆德铭,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二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上海奉贤齐贤公社卫生院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院长等职。先后任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临床一所乳房病研究室主任、国家J委重点学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学科带头人、《上海中医药杂志》主编、卫生部政策与管理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上海市高教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上海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气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日本气功学会名誉顾问等。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乳腺的解剖结构及生理调节 1
第一节 乳腺的解剖结构 1
一、 大体解剖学 1
二、 组织形态学 6
第二节 乳腺生理学 8
一、 胚胎期及婴幼儿期乳腺的发生和发育 8
二、 青春期乳腺的发育 9
三、 月经周期中乳腺的生理变化 11
四、 妊娠期乳腺的生理变化 11
五、 哺乳期乳腺的生理变化 12
六、 绝经期乳腺的生理变化 14
第三节 调节乳腺发育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15
一、 激素及其受体 15
二、 细胞因子 16
第二章 非哺乳期乳腺炎概述 20
第一节 命名 20
第二节 分类 23
一、 乳腺导管扩张症 23
二、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 23
三、 乳晕下脓肿 24
四、 硬化性淋巴细胞性乳腺炎 24
五、 IgG4相关硬化性乳腺炎 24
六、 乳房结节病 25
七、 乳腺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25
八、 乳房结核病 26
九、 乳腺猫抓病 26
十、 乳腺真菌病 26
十一、 乳腺寄生虫病 26
第三节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流行病学 28
一、 发病情况和自然病程 28
二、 风险因素 30
三、 复发危险因素 36
第三章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展过程 45
一、 乳头凹陷 45
二、 乳腺导管扩张 46
三、 乳腺导管闭塞 47
四、 肉芽肿形成 48
五、 脓肿形成 48
六、 脂肪坏死 49
七、 窦道或瘘管形成 50
八、 瘢痕及修复 50
第四章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理 52
第一节 非哺乳期乳腺炎标本的病理取材 52
一、 标本的类型和取材 52
二、 标本的固定 53
三、 术中取材部位对病理判读的影响 53
第二节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基本病理变化特点 54
一、 乳腺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54
二、 肉芽肿性炎 55
三、 乳腺导管扩张 56
四、 乳腺脓肿形成 56
五、 乳房窦道和瘘管 57
六、 乳腺慢性炎症的融合性病变 57
七、 乳腺慢性炎症的动态发展过程 58
第三节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理分类 58
一、 乳腺导管扩张症 58
二、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 61
第五章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生物标记物研究及实验动物模型 67
第一节 免疫微环境改变 67
一、 固有免疫细胞 67
二、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69
三、 细胞因子 70
四、 免疫细胞表面功能分子 72
五、 免疫相关炎症信号通路 75
第二节 基因组改变 77
第三节 非哺乳期乳腺炎实验动物模型 78
一、 实验模型动物的选择 78
二、 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78
三、 模型机制研究 79
四、 模型效果评价 80
第四节 总结与展望 81
第六章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表现 84
第一节 乳房症状 84
一、 乳房肿块 84
二、 乳房疼痛 85
三、 乳头溢液 85
四、 乳房窦道 86
五、 乳头内陷 87
六、 皮肤改变 88
七、 腋下淋巴结肿大 88
第二节 乳房外症状 89
一、 结节性红斑 89
二、 发热 89
三、 咳嗽 90
四、 其他 90
第七章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影像学表现 91
第一节 乳腺超声 91
一、 超声征象 91
二、 超声新技术在非哺乳期乳腺炎中的应用 93
三、 超声的鉴别诊断 94
第二节 乳腺磁共振 95
一、 磁共振征象 95
二、 磁共振新技术在非哺乳期乳腺炎中的应用 98
三、 磁共振的鉴别诊断 99
第三节 乳腺X线 101
一、 X线征象 101
二、 乳腺X线的鉴别诊断 102
第八章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微创活检及细胞学检查 104
第一节 概述 104
第二节 粗针活检方法 105
一、 空芯针穿刺活检 105
二、 真空辅助旋切活检 105
第三节 细胞学检查 106
一、 适用范围 106
二、 细胞学活检的操作方法 106
第四节 微创活检的临床应用 107
一、 适应证 107
二、 禁忌证 107
三、 并发症 108
第五节 微创活检可能存在的问题 108
一、 准确性与组织学低估 108
二、 活检部位选择对诊断的影响 109
三、 微创活检对疾病的影响 109
第九章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 111
第一节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药物治疗 111
一、 中药 111
二、 抗微生物药物 115
三、 类固醇激素 117
四、 其他药物 117
第二节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手术治疗 120
一、 外科手术治疗的变化趋势 120
二、 手术方式的先决条件 120
三、 手术方式的选择 121
四、 手术切口的选择 125
五、 手术时机的选择 126
六、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策略 127
第三节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外治疗法 128
一、 药物外治法 128
二、 其他外治法 129
第十章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预防和预后 137
第一节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预防 137
一、 调节生活方式 137
二、 控制原发疾病 139
三、 生育相关情况 140
第二节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预后 141
一、 病程 141
二、 预后的影响因素 142
三、 是否会进展为乳房恶性肿瘤的风险 146
四、 对侧乳房再发风险 147
五、 随访 148
第十一章 非哺乳期乳腺炎典型病例介绍 152
 一、 病例1 152
 二、 病例2 154
 三、 病例3 158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