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内科学临床实用心电图学(增补版)

临床实用心电图学(增补版)

临床实用心电图学(增补版)

定 价:¥198.00

作 者: 吕聪敏,潘二明,汤建民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30712677 出版时间: 2022-09-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临床实用心电图学:增补版》为《临床实用心电图学》的增补版,分为心电图学、起搏心电图学和彩色心电向量图学三篇,共34章。增补版补充了之前未涉及或涉及不深的内容,增加了心电学领域的新进展,如国际最新心电图诊断标准及鉴别流程、心电向量新知识、新型起搏器功能等;从方法学的角度,指导心电学初学者把握知识点;以编写者的经验为实例,选用典型图例进行解析,提醒读者从何处入手,亮点何在,如何从机制上展开分析。

作者简介

暂缺《临床实用心电图学(增补版)》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篇 心电图学
第一章 P波及窦性心律变异 3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概念 3
一、激动 3
二、搏动(心搏) 3
三、激动与搏动的关系 3
四、脱漏搏动 3
五、心律 3
六、节律 4
七、心率 4
八、联律 4
九、间期与间距 4
第二节 P波常见问题 4
一、窦性心律不齐的相对值指标 4
二、房性P′波 5
三、交接性P–波 5
四、室性P–波 5
五、游走心律 5
六、隐没的P波 6
七、P波的识别 7
第三节 窦性心律变异 8
一、窦性心律判定依据及意义 8
二、P波外形比较的局限性 8
三、正常窦性心律与窦性心律变异 8
四、P波平均电轴是审定P波较好的指标 9
五、由“起源-传导-图形”解读“窦性心律变异”10
第四节 P波与后继QRS波群的相关性 11
一、“传递与否”是“房-室”关系的核心 11
二、判断P波与后继QRS波群传递关系的步骤 11
三、坚持以图为本的原则 12
四、R-P/P-R间期反比关系的方法学 12
第二章 ST-T改变及心肌缺血 14
第一节 ST段抬高 14
一、引起ST段抬高的常见原因 14
二、Edeiken型ST段抬高 14
第二节 互补性ST段压低 15
一、发生机制 15
二、心电图表现 16
三、临床意义 17
第三节 T波改变 18
一、全导联T波倒置 18
二、引起T波倒置的相关疾病 18
第四节 缺血型U波改变 20
一、发生机制 20
二、心电图表现 20
三、临床意义 21
四、舒张期振荡波(Dow波)与U波的鉴别 21
第五节 心肌缺血 22
一、新发的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的定义 22
二、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 23
三、短暂性心肌缺血与心绞痛 24
四、镜像右位心患者如何佩戴动态心电图仪以便观察ST段及T波变化 26
第三章 心肌梗死 27
第一节 心肌梗死的再认识 27
一、2018心肌梗死通用定义 27
二、心肌梗死的最新分型及诊断 27
三、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期 29
四、aVR导联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 30
第二节 异常Q波 31
一、异常Q波经典判定标准 31
二、异常Q波诊断的新标准 31
三、不同导联异常Q波的具体判定 32
四、暂时性Q波(一过性Q波) 32
第三节 无Q波心肌梗死 33
一、心电图特征 33
二、表现形式及分型 33
第四节 左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诊断的再认识 34
一、改良的Sgarbossa标准(Smith标准)35
二、ST/S(R)≤–0.25标准 37
三、2020年巴塞罗那(BARCELONA)标准 37
四、具有Q波意义的S波切迹 37
五、左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传统诊断方法 38
第五节 梗死周围阻滞 38
一、局限性梗死周围阻滞 39
二、分支性梗死周围阻滞 40
三、梗死内阻滞、斜肩现象及梗死区折返 41
第四章 早搏 43
第一节 特殊类型早搏的再认识 43
一、早搏伴隐匿性联律 43
二、隐匿性房性早搏 44
三、隐匿性交接性早搏 44
四、隐匿性室性早搏 47
五、窦性早搏的再认识 47
第二节 室内差异传导搏动与室性搏动的鉴别 49
一、快频率依赖性室内差异传导(3相阻滞) 49
二、阿什曼现象 49
三、慢频率依赖性室内差异传导(4相阻滞) 51
四、随机间歇性室内差异传导 51
第三节 早搏波形正常化 51
一、窦性(或交接性)心律伴单侧束支阻滞并发早搏波形正常化 51
二、窦性心律伴预激综合征并发早搏波形正常化 54
三、其他引起波形正常化的情况 54
第四节 房性早搏伴传导中断 54
一、房性早搏伴阻滞性传导中断 55
二、房性早搏伴干扰性传导中断 56
第五节 交接性早搏伴前向或逆向传导中断 58
一、交接性早搏伴阻滞性逆向传导中断 58
二、交接性早搏伴干扰性逆向传导中断 58
三、交接性早搏伴阻滞性前向传导中断 59
四、交接性早搏伴干扰性前向传导中断 59
第六节 早搏临床意义的判断 59
一、不同心脏背景下出现早搏 59
二、不同情况下发生的早搏 59
三、早搏引起的症状 60
四、不同性质的早搏 60
第五章 运动员心脏 61
第一节 运动员心电图变异 61
一、心电图改变 61
二、发生机制 61
三、临床意义 62
第二节 运动员心电图解释的现代标准 62
一、运动员生理性改变心电图表现 63
二、运动员临界改变心电图表现 63
第三节 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心电图表现 63
第六章 少见的心电波及征 65
第一节 1型Brugada波新视点 65
一、心电图特征 65
二、诊断新方法——Corrado指数 65
三、鉴别诊断 66
第二节 新 2型Brugada波 66
一、心电图特征 66
二、诊断新标准 67
三、鉴别诊断 68
第三节 Epsilon波(前、中、后Epsilon波)再认识 69
一、心电图表现 69
二、发生机制 70
三、临床意义 70
第四节 Ta波(心房复极波)的再认识 71
一、心电图表现 71
二、发生机制 72
三、Ta波与心率的关系 73
四、影响Ta波的因素 73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73
六、临床意义 73
第五节 少见的心电征 74
一、Aslanger征 74
二、El-Sherif征 74
三、Josephson征 75
四、“少女之吻”征 76
五、尖顶军盔征 77
六、右心室扩张三联征 79
七、鹳腿征 80
八、Nadir征 80
第七章 心电现象 81
第一节 并行心律逆配对现象的再认识 81
第二节 融合波 83
一、概述 83
二、房性融合波 83
三、室性融合波 85
四、特殊类型的融合波 88
第三节 阶梯样改变现象 89
一、发生机制 89
二、心电图表现 90
三、临床意义 90
第四节 其他心电现象 90
一、QRS波群的挤压效应现象 90
二、假性电交替现象 91
三、振铃现象 91
第八章 室性心动过速 95
第一节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的先兆性心电图表现 95
一、出现Dow波(舒张期振荡波)或Dow波振幅突然增高或加深 95
二、R-R间距呈短-长交替性改变 96
三、Q-T间期延长 96
四、T波形态改变及其伴Q-T间期电交替 96
五、某些类型的室性早搏 96
六、QRS波群形态、时限及振幅的变化 96
第二节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伴发的右心室
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Hoffmayer积分鉴别法 97
一、Hoffmayer积分标准 97
二、Hoffmayer积分标准的机制 97
三、临床意义 98
第三节 左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鉴别标准 98
一、常用标准 98
二、SV2/RV3指数鉴别标准 98
三、V2导联QRSi40鉴别标准 98
第四节 起源于左心室心外膜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 100
一、起源于左心室心外膜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 101
二、类本位曲折 101
第五节 肢体导联QRS波反向法快速识别室性心动过速 101
第六节 室性心动过速鉴别新流程——D 12V 16流程 102
第七节 室性心动过速伴传出阻滞 103
一、心电图特征 103
二、传出阻滞的间接推断方法 104
第九章 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新方法 106
一、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Kindwall法与Griffith法 106
二、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新方法——室速积分法 106
三、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研究新方向——Pachon积分法 107
四、根据QRS波的时限鉴别宽QRS波心动过速的性质 107
五、右束支阻滞伴V 6导联R/S<1.0的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新标准 108
六、根据心电图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 108
七、利用三磷酸腺苷对宽QRS波心动过速进行鉴别 109
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鉴别的新方法——颈部搏动征法 109
九、室上性心动过速时的心率变化 109
十、无人区电轴的临床意义 110
第十章 夺获 115
第一节 概述 115
第二节 心室夺获 115
一、窦-交夺获 116
二、窦-室夺获 116
三、夺获性激动的传导 116
四、夺获搏动的识别 117
五、夺获性激动对次要起搏点节律的影响 118
六、配对的夺获搏动 118
七、夺获搏动在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性 118
八、高度房室阻滞的窦-室夺获伴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 119
第三节 心房夺获 119
一、交-房(或窦)夺获 119
二、室-房(或窦)夺获 119
第四节 隐匿性夺获 120
一、隐匿性交接性夺获 120
二、隐匿性心室夺获 121
三、隐匿性夺获的诊断思维和顺序 121
第十一章 特殊类型的心律失常 123
第一节 吞咽性心律失常 123
一、发生机制 123
二、临床意义 124
三、治疗方法 124
第二节 体位性心律失常 125
一、卧位性P-R间期延长 125
二、卧位性加速的交接性逸搏心律 125
三、体位性右束支阻滞 126
四、体位性左束支阻滞 126
五、体位性心动过速 126
六、体位性房室阻滞 126
七、体位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 127
第三节 呼吸性心律失常 127
一、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127
二、呼吸性房性心动过速 127
三、呼吸性右束支阻滞 128
四、呼吸性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128
第四节 双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 130
第五节 阵发性房室阻滞 130
一、概述 130
二、阵发性房室阻滞 130
三、迷走性阵发性房室阻滞 131
四、特发性阵发性房室阻滞 133
第六节 鉴别阵发性房室阻滞机制的新方法——迷走积分法 135
一、迷走积分法的基本理念 135
二、迷走积分法结果的判断 136
三、临床意义 136
第七节 窦房干扰分离的再认识 136
一、概述 136
二、窦房干扰分离的产生条件 136
三、窦房干扰分离心电图表现 137
四、窦房干扰分离重要线索 137
第八节 心房分离的新视点 138
一、历史回顾 138
二、呼吸肌伪差产生的原因和过程 139
三、心房分离与房性并行心律的鉴别 139
第九节 非时相性室内差异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