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第1章中国西部海相碳酸盐岩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与原型盆地演化1
1.1海相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1
1.1.1地球物理场与主要构造单元1
1.1.2主要构造域与大地构造演化8
1.2海相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14
1.2.1盆地构造-地层层序14
1.2.2塔里木盆地的形成与演化16
1.2.3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35
1.2.4四川盆地的形成与演化43
1.3海相碳酸盐岩盆地的地质结构差异性60
1.3.1垂向分层结构差异性61
1.3.2横向分块结构差异性62
1.3.3陆内变形的时-空差异性66
1.3.4构造控油机制的差异性67
第2章中国西部大型克拉通盆地碳酸盐岩发育分布规律与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68
2.1三大盆地地层层序发育特征68
2.1.1震旦系—三叠系地层对比简况与层序格架68
2.1.2三大盆地碳酸盐岩层序充填特征75
2.2三大盆地碳酸盐岩发育特征98
2.2.1塔里木盆地形成演化与碳酸盐岩发育特征99
2.2.2鄂尔多斯盆地形成演化与碳酸盐岩发育特征102
2.2.3四川盆地形成演化与碳酸盐岩发育特征104
2.3三大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规律107
2.3.1三大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的共同性107
2.3.2三大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的差异性115
2.4三大盆地构造-沉积分异特色与碳酸盐岩沉积充填模式120
2.4.1三大盆地构造-沉积分异类型与特征120
2.4.2三大盆地碳酸盐岩沉积充填模式与主控因素121
2.5不同级次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意义132
2.5.1小比例尺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133
2.5.2中比例尺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136
2.5.3大比例尺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138
2.5.4不同尺度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的意义138
第3章中国西部大型克拉通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及预测技术141
3.1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与发育特征141
3.1.1三大盆地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划分方案141
3.1.2不同类型储层特征142
3.2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214
3.2.1礁滩储层形成机理214
3.2.2古岩溶储层形成机理220
3.2.3白云岩储层形成机理224
3.2.4“三元控储”理论242
3.3不同类型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250
3.3.1不同类型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250
3.3.2不同类型储层发育的规律及差异性254
3.4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地球物理预测评价技术256
3.4.1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预测评价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256
3.4.2碳酸盐岩储层测井预测评价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260
3.4.3中国西部大型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预测评价技术263
第4章西部大型克拉通盆地碳酸盐岩成藏地质条件与油气富集规律286
4.1海相烃源岩特征286
4.1.1海相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286
4.1.2不同相带海相烃源岩特征304
4.1.3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311
4.1.4海相烃源岩分布特征及综合评价324
4.2大型油气聚集带成藏特征解剖342
4.2.1四川盆地环开江-梁平陆棚天然气聚集带342
4.2.2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中部气藏347
4.2.3塔里木盆地塔中及塔北奥陶系油气聚集带351
4.3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特征及资源潜力评价358
4.3.1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及类型划分358
4.3.2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成藏特征及潜力评价364
4.3.3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家沟组“半环形”天然气聚集带及潜力评价388
4.3.4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成藏特征及潜力评价406
4.4中国西部大型克拉通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富集规律416
4.4.1碳酸盐岩油气富集规律416
4.4.2三大盆地油气聚集带成藏主控因素418
4.4.3西部盆地碳酸盐岩“区、带、藏”油气成藏模式419
第5章中国西部大型克拉通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实践与勘探新领域423
5.1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实践与重大突破423
5.1.1三大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取得的重大进展与突破423
5.1.2川东北台缘礁滩型储层大型油气聚集带的发现与勘探实践425
5.1.3超深缝洞型海相碳酸盐岩大型油气聚集带的发现与勘探实践437
5.1.4鄂尔多斯盆地潮缘滩-白云岩型储层大型油气聚集带的发现与勘探实践453
5.2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新领域460
5.2.1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新领域460
5.2.2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新领域465
5.2.3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新领域470
参考文献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