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时空趋同机制及减排策略研究

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时空趋同机制及减排策略研究

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时空趋同机制及减排策略研究

定 价:¥118.00

作 者: 徐如浓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2865841 出版时间: 2022-1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以制造业碳生产率的趋同机制为切入点,在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分析框架下,测度了中国省域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的碳生产率,并对其时空效应下的趋同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书共七章。第1章是绪论,第2章介绍了制造业碳生产率趋同的理论基础,第3章讨论了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的测度与评价,第4章分析了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及格局演变,第5章和第6章分别研究了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的空间β趋同机制和空间条件β趋同机制,第7章是结论与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徐如浓浙江余姚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副教授,应用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能源与低碳经济学。华东理工大学与密歇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国家公派)。2015年入选绍兴市第三届“社科新人”。发表SSCI文章、CSSCI检索文章及其他核心期刊文章1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1.3 文献综述
1.3.1 经济趋同理论研究
1.3.2 碳排放量驱动因素及趋同机制研究
1.3.3 碳生产率测度与趋同机制研究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第2章 制造业碳生产率趋同的理论基础
2.1 绿色经济增长理论
2.1.1 绿色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2.1.2 绿色增长
2.2 经济趋同理论
2.2.1 经济增长的趋同机制
2.2.2 趋同的类型
2.2.3 不同趋同类型之间的关系
2.3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
2.3.1 DEA方法
2.3.2 距离函数
2.3.3 生产率指数
2.4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
2.4.1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基础
2.4.2 空间权重矩阵及其构建原理
2.4.3 空间计量模型及其构建
2.5 碳生产率的内涵和实现条件
2.5.1 碳生产率的内涵与特征
2.5.2 碳生产率的实现条件
第3章 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的测度与评价
3.1 制造业CO2排放量估算
3.1.1 CO2排放量的测度方法和数据来源
3.1.2 区域制造业碳排放量差异及其变动趋势
3.2 制造业发展与CO2排放的脱钩分析
3.2.1 Tapio 脱钩指标的构建和数据说明
3.2.2 制造业碳排放脱钩结果分析
3.3 制造业碳生产率的测度和评价
3.3.1 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测度方法
3.3.2 投入产出指标说明及数据处理
3.3.3 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测度结果和评价
第4章 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及格局演变
4.1 基于四分位图的制造业碳生产率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4.2 基于核密度函数的制造业碳生产率的空间分布动态演进分析
4.2.1 核密度估计方法和原理
4.2.2 制造业碳生产率空间分布的核密度估计结果
4.3 基于SDE的制造业碳生产率的时空演化趋势分析
4.3.1 SDE的工作原理
4.3.2 基于SDE的制造业碳生产率空间格局演化特征
4.4 基于Moran’s I的制造业碳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4.4.1 空间自相关检验模型
4.4.2 制造业碳生产率的Moran’s I和散点图
4.5 基于空间Markov链的制造业碳生产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4.5.1 空间Markov链方法
4.5.2 我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水平转移的时间特征
4.5.3 我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水平的空间动态演变特征
第5章 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的空间趋同机制
5.1 制造业碳生产率的趋同假说
5.2 碳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5.2.1 要素流动型空间溢出效应
5.2.2 技术溢出型空间溢出效应
5.2.3 政策蔓延型空间溢出效应
5.3 制造业碳生产率的σ趋同分析
5.3.1 σ趋同模型构建
5.3.2 σ趋同检验结果
5.4 制造业碳生产率空间β趋同研究
5.4.1 空间β趋同模型构建
5.4.2 空间β趋同的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4.3 细分行业空间β趋同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第6章 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的空间条件β趋同机制
6.1 条件β趋同模型
6.2 变量选择理论基础
6.2.1 碳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6.2.2 变量选择及影响机理分析
6.2.3 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6.3 条件β趋同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构建
6.4 空间条件β趋同模型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6.4.1 制造业碳生产率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6.4.2 细分行业碳生产率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1.3 文献综述
1.3.1 经济趋同理论研究
1.3.2 碳排放量驱动因素及趋同机制研究
1.3.3 碳生产率测度与趋同机制研究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第2章 制造业碳生产率趋同的理论基础
2.1 绿色经济增长理论
2.1.1 绿色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2.1.2 绿色增长
2.2 经济趋同理论
2.2.1 经济增长的趋同机制
2.2.2 趋同的类型
2.2.3 不同趋同类型之间的关系
2.3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
2.3.1 DEA方法
2.3.2 距离函数
2.3.3 生产率指数
2.4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
2.4.1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基础
2.4.2 空间权重矩阵及其构建原理
2.4.3 空间计量模型及其构建
2.5 碳生产率的内涵和实现条件
2.5.1 碳生产率的内涵与特征
2.5.2 碳生产率的实现条件
第3章 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的测度与评价
3.1 制造业CO2排放量估算
3.1.1 CO2排放量的测度方法和数据来源
3.1.2 区域制造业碳排放量差异及其变动趋势
3.2 制造业发展与CO2排放的脱钩分析
3.2.1 Tapio 脱钩指标的构建和数据说明
3.2.2 制造业碳排放脱钩结果分析
3.3 制造业碳生产率的测度和评价
3.3.1 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测度方法
3.3.2 投入产出指标说明及数据处理
3.3.3 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测度结果和评价
第4章 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及格局演变
4.1 基于四分位图的制造业碳生产率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4.2 基于核密度函数的制造业碳生产率的空间分布动态演进分析
4.2.1 核密度估计方法和原理
4.2.2 制造业碳生产率空间分布的核密度估计结果
4.3 基于SDE的制造业碳生产率的时空演化趋势分析
4.3.1 SDE的工作原理
4.3.2 基于SDE的制造业碳生产率空间格局演化特征
4.4 基于Moran’s I的制造业碳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4.4.1 空间自相关检验模型
4.4.2 制造业碳生产率的Moran’s I和散点图
4.5 基于空间Markov链的制造业碳生产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4.5.1 空间Markov链方法
4.5.2 我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水平转移的时间特征
4.5.3 我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水平的空间动态演变特征
第5章 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的空间趋同机制
5.1 制造业碳生产率的趋同假说
5.2 碳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5.2.1 要素流动型空间溢出效应
5.2.2 技术溢出型空间溢出效应
5.2.3 政策蔓延型空间溢出效应
5.3 制造业碳生产率的σ趋同分析
5.3.1 σ趋同模型构建
5.3.2 σ趋同检验结果
5.4 制造业碳生产率空间β趋同研究
5.4.1 空间β趋同模型构建
5.4.2 空间β趋同的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4.3 细分行业空间β趋同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第6章 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的空间条件β趋同机制
6.1 条件β趋同模型
6.2 变量选择理论基础
6.2.1 碳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6.2.2 变量选择及影响机理分析
6.2.3 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6.3 条件β趋同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构建
6.4 空间条件β趋同模型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6.4.1 制造业碳生产率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6.4.2 细分行业碳生产率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