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篇》:
聆听与分析——和声共同课教学中和声分析基于听觉感受的重要性
五声性调式和声技法的运用与理论思考——从五篇论文中所得到的启示
有限语料下钟鸣音乐的展开方式——以阿沃·帕特《感恩赞》的创作为例
中国民族特点和声研究——“粤韵”特色调式和声探析
威廉·卡普林的终止式新观念透视
论微分音与传统音乐语汇的结合——对帕维尔·米凯顿作品中音高材料的分析
周龙早期创作中五声纵合化和声材料的运用逻辑与技法
杜蒂耶晚期创作中的音高结构探究——以三部与“时间”相关的乐队作品为例
妙用和声方位图
引用、综合与融合——赵曦艺术歌曲《对她说》的音高组织及其风格特色
百年中国音乐创作中的中西多声思维碰撞与融汇
探寻和声理论与作曲实践的结合点——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民族调式和声理论教学内容撷英
对和声教学与实际创作脱节现象的思考
流响出疏桐非是借秋风——论秦文琛《彼岸的回声》《伶伦作乐图》中音响展开与核心音高材料的依存关系
学术传统回归的祈盼
“情孚意合”的三种语汇——陈丹布的音高创作方式与和声思维解析
中心和音技术控制下的双重有限移位调式的运用——以斯克里亚宾《诗曲》(Op.71 No.1)为例
地方民族高等院校《和声学》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键盘训练在专业和声课教学中的作用
轴心音作曲原理及其音乐创作实践——“同均三宫”理论的启示和意义
20世纪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的五声性风格研究
基于融合观念的美国高校音乐理论课程体系探究
中国第一部现代音乐作品《恐龙》——纪念王义平先生一百周年诞辰
黎英海《唐诗三首》音高组织及声部关系的剖析
《教师篇(续)》:
和声功能沉思九章(上)
和声功能沉思九章(下)
后调性音乐中和弦的连接及其声部进行
横向镜像结构的教学示范——克拉姆一首《牧歌》中的对称思维表现方式
现代音乐创作中音高材料组织逻辑与技法探究——以胡晓室内乐作品为例
转换理论中“距离集合”的阐释及应用分析
键盘和声集体课教学探究——基于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本科键盘和声集体课的教学总结
学生篇
朝鲜族音乐调式混合手法在权吉浩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以其民族管弦乐作品《乐之舞》为例
谈和声现象与音响特质——秦文琛室内乐协奏曲《行空》的创作研究
论高平钢琴奏鸣曲《浮影》中纵向音高组织的逻辑运用
大歌曼音芦笙载舞——民族管弦乐《侗乡》的音乐语言特征
张豪夫《二人台》的音高结构分析
五声性纵横化多声技术探究——以杨立青《山歌与号子》为例
被湮没的“语言”——罗斯拉维茨《三首作品》的音列关系及音高结构
空间思维与对称观念——瓦雷兹《八棱镜》第一乐章的音高组织
陈晓勇《散琼林》的音高组织手法
管弦乐《Qing-Diao》(清调)研究——贾国平音乐创作的观念、技术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