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把想到的声音通过文字书写出来
——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建系30周年庆典特别写作
【专题】
音乐如何通过声音为当代立言?
——写在上海音乐学院2012第五届当代音乐周举行之际
如何面对古典音乐传统?
——评CCTV“光荣绽放”系列演出
“五四后”的乐坛耆宿
——送钱仁康师
托命学术、写作为本
——为百岁乐人钱仁康先生送行
学贯东西举重若轻
——记昨天去世的中国音乐理论家钱仁康教授
音乐新作何以偏离注意力中心
潮尔草:蒙古音乐中的历史叙事
究竟什么才是当代音乐的结构发声?
——写在上海音乐学院2013第六届当代音乐周举行之际
民族元素是中国当代音乐的根基
——听近期沪上两场音乐会有感
如果捷吉耶夫来了
有先生的年代
——从忆谭冰若先生所想到的
“春天”、圣殿与四海为家的艺人
——住院随想录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应时获小泉文夫民族音乐奖
-60年潜心民乐“考古”拿下敦煌乐谱最终解释权
表演艺术的生命体征需要艺术家来激活
——从程派青衣张火丁的《锁麟囊》说起
在英雄主义之外重新认识贝多芬
我的邻居黄晓同先生
他是国际舞台上钢琴创作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作曲家
——纪念我的老师王建中先生
艺术作品的意义,仅存在于艺术作品内吗?
——从查尔斯·罗森的《古典风格》说起
“丝绸之路”交织中国音乐史重彩篇章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
1867年,《蓝色多瑙河》在维也纳的首演失败了
——写在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首演150周年之际
音乐1927年叙事
——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前身)的诞生
他深信——用音乐书写哲学才是永恒
——写在贝多芬逝世190周年
在他的音乐里,我们听到莫奈和王维
——纪念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逝世100周年
……
【快评】
【汇演】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