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诗梦破土期(1935—1957)
第一节 祖训启诗梦 年少担衣食
第二节 拥抱新生活 真诚燃诗情
第三节 姐姐遨娘家 追梦新起点
第二章 诗意风发期(1958—1965)
第一节 伯乐策骏马 勤奋拓诗境
第二节 出席文代会 诗涌小书屋
第三节 赛诗金水桥 进京受表彰
第四节 诗学王老九 民歌唱新天
第三章 诗骨淬火期(1966—1976)
第一节 磨炼逆境中 帮困风雨里
第二节 驻队愧尽孝 含情咏战马
第三节 跪拜缅恩师 躬行耕乡愁
第四节 诗章忆烽火 赤心抒真情
第四章 诗性沉淀期(1977—1985)
第一节 春雷驱沉雾 逆风砺心志
第二节 才艺惠乡里 诗吟责任田
第三节 倾情建诗社 吆云伴牧归
第四节 菜畦收智慧 市场售厚道
第五节 探索常反思 纳新求突破
第五章 诗品兴盛期(1987—1996)
第一节 赛诗上电视 应聘抓文创
第二节 参赛屡获奖 理念愈超前
第三节 十载拼搏路 一片风范心
第四节 夫念妻情深 父爱子相报
第五节 春蕴祥和境 笔染缤纷色
第六章 诗心深沉期(1997—2004)
第一节 诗赋回归情 文忆创作路
第二节 情寄大开发 歌赞新世纪
第三节 寻根长安路 存诗档案馆
第四节 引吭颂公仆 钟情吟故土
第五节 党费酬遗愿 英灵化诗魂
附录
附录1 设立“李强华诗歌奖”的决定
附录2 部分纪念李强华文章存目
附录3 《李强华评传》一书引用的资料出处
附录4 参考书籍资料
附录5 被采访人员和提供资料者名单
附录6 参加审稿和校稿人员
附录7 为本书提供资金捐助人员名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