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心理学自我

自我

自我

定 价:¥69.00

作 者: 凌辉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人格心理研究丛书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4478465 出版时间: 2022-11-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为“人格心理研究丛书”之一,该丛书旨在探讨当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主题,追踪国际学科前沿,系统总结人格心理学领域一百多年来的学术成就,向国内学术界全面展示人格心理学的最新成就,而且以富有人文气息和阅读亲和力的方式来传达心理学的知识以及心理学家的智慧和人文关怀,帮助读者了解自我。本书阐述“自我”这一主题,全书由4篇14章构成,结合中外人格心理学的最新研究,从自我出发,解析关于自我概念、中国人的自我、自尊、自我同一性的研究及其最新发现。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文学等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以作为心理学专业学生自我专题学习的辅助教材。普通读者阅读本书也会对自我有更深层的认识,从而可以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使自我得以成长。

作者简介

  凌辉,女,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D-20-038),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科一级博士学位点健康心理学方向带头人。2006年获西南大学基础心理学博士学位,2008—2010年在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从事临床心理学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2016年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

图书目录

前言 1
第一篇 自我概念
  1 自我概念的含义、结构和功能 4
1.1 自我概念的含义 4
1.1.1 国外学者对自我概念的界定 4
1.1.2 国内学者对自我概念的界定 5
1.2 自我概念的结构 5
1.2.1 自我概念的单维结构 6
1.2.2 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结构模型 7
1.3 自我概念的功能 10
1.3.1 保持内在一致性 11
1.3.2 决定个体怎样解释经验 11
1.3.3 决定人们的期望 12
2 自我概念的理论 14
2.1 詹姆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14
2.2 库利的自我概念理论 15
2.3 米德的自我概念理论 16
2.4 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17
2.5 马库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18
2.6 默瑟的自我概念理论 19
3 自我概念的研究方法 21
3.1 评估和测量 21
3.1.1 开放性或自发性测量法 22
3.1.2 形容词检核表法 23
3.1.3 语义分析法 24
3.1.4 Q分类法 24
3.2 研究取向 26
4 自我概念的发展 29
4.1 自我概念发展的一般趋势 29
4.2 自我概念发展的具体阶段 30
4.2.1 婴幼儿期 30
4.2.2 学龄前期 31
4.2.3 学龄期 32
4.2.4 青春期 33
4.2.5 成年期 34
4.3 自我概念发展的性别差异 35
4.4 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因素 37
4.4.1 社会互动 37
4.4.2 内部因素 41
4.4.3 文化 43
第二篇 中国人的自我
5 中国人自我概念的内涵 47
5.1 中国人的自我概念 47
5.2 中庸自我 49
5.2.1 中庸自我的概念与提出 49
5.2.2 中国人自我的中庸实践思维体系构念 52
5.3 社会取向自我 56
5.3.1 社会取向自我的提出 56
5.3.2 中国人社会取向自我的特征 58
5.3.3 中国人社会取向自我的来源 60
6 中国人自我的实证研究 63
6.1 中庸自我的实证研究 63
6.1.1 中庸生活哲学的实证研究 64
6.1.2 中庸生活哲学在处理具体事件时的运作 67
6.1.3 事后反思作用的研究 68
6.1.4 中庸思维的异化研究 68
6.2 中国人社会取向自我的实证研究 69
6.2.1 中国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的实证研究 69
6.2.2 中国人社会取向自我评价的实证研究 70
6.2.3 中国人社会取向自我实现的实证研究 70
6.2.4 中国人社会取向自尊的实证研究 71
6.2.5 中国人集体主义自我的实证研究 72
7 中国人自我的组成成分 74
7.1 自立 74
7.1.1 自立的概念 75
7.1.2 自立的结构与测评 76
7.1.3 自立的影响因素 83
7.1.4 我国自立人格与西方独立人格的区分 86
7.2 自强 88
7.2.1 自强的概念 88
7.2.2 自强的类型 89
7.2.3 自强的人格特征 90
7.2.4 自强意识的测评 92
7.2.5 自强意识的影响因素 93
7.2.6 自立与自强的对比 96
7.3 自信 97
7.3.1 自信的概念 97
7.3.2 自信的结构与测评 98
7.3.3 自信的影响因素 100
7.3.4 东西方自信的差异 103
7.4 自尊 104
7.4.1 自尊的概念 104
7.4.2 自尊的结构与测评 105
7.4.3 自尊的影响因素 107
第三篇 自尊
8 自尊的含义 117
8.1 自尊的定义 117
8.1.1 国外的定义 118
8.1.2 国内的定义 119
8.2 自尊的理论 120
8.2.1 文化学视角下的自尊研究 121
8.2.2 社会学视角下的自尊研究 122
8.2.3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尊研究 125
8.3 自尊的结构 133
8.3.1 自尊的单维结构 134
8.3.2 自尊的二维结构 134
8.3.3 自尊的三因素结构 134
8.3.4 自尊的四因素结构 135
8.3.5 自尊的六因素与八因素结构 135
8.3.6 自尊的内隐和外显双重结构 135
8.3.7 自尊的多层次多维度结构模型 136
8.3.8 自尊的倒金字塔结构 136
8.4 自尊的测评 137
8.4.1 四种测量技术 137
8.4.2 自尊量表 141
9 自尊的影响因素 150
9.1 内在因素 150
9.1.1 身体外貌 150
9.1.2 年龄 152
9.1.3 性别 156
9.1.4 能力 157
9.1.5 内在需求 158
9.1.6 归因 158
9.2 外在因素 160
9.2.1 家庭因素 160
9.2.2 学校因素 164
9.2.3 社会文化因素 167
10 自尊的异质性 171
10.1 防御自尊 172
10.1.1 定义 172
10.1.2 特点 173
10.1.3 测量 174
10.2 条件自尊 176
10.2.1 定义 176
10.2.2 特点 177
10.2.3 测量 178
10.3 不稳定自尊 181
10.3.1 定义 181
10.3.2 特点 181
10.3.3 测量 183
10.4 不一致自尊 184
10.4.1 定义 184
10.4.2 特点 185
10.4.3 测量 186
11 自尊与心理健康 193
11.1 自尊与心理病理 193
11.1.1 自尊与内化问题行为 193
11.1.2 自尊与外化问题行为 198
1.1.3 自尊与学习相关的问题行为 200
11.1.4 自尊与网络成瘾 203
11.1.5 自尊与人格障碍 204
11.1.6 自尊与神经症 205
11.1.7 自尊与精神分裂症 206
11.2 自尊与适应 208
11.2.1 自尊与学校适应 208
11.2.2 自尊与社会适应 209
11.3 自尊与主观幸福感 210
11.3.1 自尊与积极情绪 210
11.3.2 低自尊、高自尊与主观幸福感 211
11.3.3 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主观幸福感 212
第四篇 自我同一性
12 自我同一性的含义 218
12.1 理论与概念 218
12.1.1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 219
12.1.2 克罗格的自我同一性 221
12.1.3 莫什曼的自我同一性 223
12.2 自我同一性的结构与评估 225
12.2.1 玛西亚自我同一性的结构与评估 226
12.2.2 沃特曼自我同一性的结构与评估 228
12.2.3 加藤厚自我同一性的结构与评估 229
13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233
13.1 自我同一性发展状态 233
13.1.1 玛西亚的同一性状态模型 233
13.1.2 自我同一性发展状态实证研究 234
13.2 自我同一性发展过程 237
13.2.1 建构主义取向的自我同一性发展过程研究 237
13.2.2 社会文化取向的自我同一性发展过程研究 240
13.2.3 克罗切蒂的三维度模型 241
13.2.4 路克斯的双环模型 242
13.3 自我同一性危机 244
13.3.1 自我同一性危机的表现 244
13.3.2 自我同一性危机的风险因素 245
13.3.3 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干预 247
14 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因素 250
14.1 内在因素 250
14.1.1 人格特质 250
14.1.2 认知因素 252
14.2 外在因素 254
14.2.1 家庭因素 254
14.2.2 同伴群体 257
14.2.3 学校因素 259
14.2.4 社会因素 261
14.3 内外因的多重交互作用:影响同一性发展的
模型 264
14.3.1 同一性资本模型 264
14.3.2 同一性发展的因素模型 265
参考文献 267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