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建筑史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研究丛书 云南聚落

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研究丛书 云南聚落

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研究丛书 云南聚落

定 价:¥308.00

作 者: 杨大禹 姚青石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2257515 出版时间: 2022-12-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聚落,是个古老的词汇,它原指有别于都邑的农村居民点[1],在现代含义上则是所有居民点的通称,即人类生活地域中的村落城镇。聚落同民居住屋一样,是一定民族文化系统的产物,如果说民居住屋是个体的人或家庭的世界观的反映,那么聚落则是家庭、村寨等社会群体对自然世界认识的共同体现。本书以云南境内现存有典型代表性及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聚落个体为切入点,以整体概念和普遍联系的思维方式,作为云南传统聚落保护研究与编撰的指导思想,按照“一个整体,三个层次”来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将云南传统聚落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在分别突出各个聚落建构独有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它们在具体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些共性规律和影响作用。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研究丛书 云南聚落》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社会□□与聚落发展 
第一节 聚落的生长历程 
一、从游动到定居的进步 
二、从聚落到城镇的□革 
三、从单一到多样的递增 
第二节 聚落的发展动因 
一、政治因素 
二、经济因素 
三、人口因素 
四、文化因素 
五、技术因素 
第三节 聚落的社会特征 
一、磁体性特征 
二、容器性特征 
三、层次性特征 
四、动态性特征 
五、记忆性特征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与聚落构成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气候条件的影响 
二、地形地貌的影响 
三、资源环境的影响 
四、观念抉择的影响 
第二节 山地聚落构成 
一、山地聚落的空间格□ 
二、山地聚落的建筑特色 
三、山地聚落的景观意象 
第三节 平坝聚落构成 
一、平坝聚落的空间格□ 
二、平坝聚落的建筑特色 
三、平坝聚落的景观意象 
第四节 滨水聚落构成 
一、滨水聚落的空间格□ 
二、滨水聚落的建筑特色 
三、滨水聚落的景观意象 
第三章 地理区位与聚落类型 
第一节 地理区位对聚落的影响 
一、核心区位的建立 
二、中心城镇的□迁 
三、□□聚落的遗存 
第二节 府城中心聚落 
一、云南府(昆明) 
二、大理府(大理) 
三、蒙化府(巍山) 
四、临安府(建水) 
五、丽江府(丽江) 
六、东川府(会泽) 
第三节 移民卫所聚落 
一、卫所制度的推行 
二、腾冲和顺镇 
三、建水团山村 
四、石屏郑营村 
五、蒙自新安所 
六、保山金鸡村 
第四节 关隘防御聚落 
一、禄丰炼象关 
二、富源胜景关 
三、盐津豆沙关 
四、大理上关、下关 
第五节 交通商贸聚落 
一、禄丰黑井镇 
二、大姚石羊镇 
三、大理喜洲镇 
四、剑川沙溪镇 
五、云龙诺邓村 
六、通海河西镇 
七、祥云云南驿 
八、保山蒲缥镇 
九、勐腊易武镇 
十、凤庆鲁史镇 
第四章 民族文化与聚落特征 
第一节 人文背景的影响 
一、血缘崇拜 
二、□□信仰 
三、军屯戍边 
四、土流兼治 
五、马帮商贸 
第二节 民族文化聚落 
一、泸西城子村(彝族) 
二、通海兴蒙乡(蒙古族) 
三、丽江束河镇(纳西族) 
四、澜沧翁基村(布朗族) 
五、澜沧南段村(拉祜族) 
六、沧源翁丁村(佤族) 
七、维西同乐村(傈僳族) 
八、新平南薅村(花腰傣) 
九、元阳阿者科村(哈尼族) 
十、芒市三台山乡(德昂族) 
十一、陇川户撒乡(阿昌族) 
十二、贡山丙中洛(怒族) 
第三节 土司文化聚落 
一、孟连娜允镇 
二、梁河遮岛镇 
三、建水回新村 
四、维西叶枝镇 
五、宁范永宁乡 
第四节 □□文化聚落 
一、香格里拉建塘镇(藏传佛教) 
二、景洪曼春满村(南传佛教) 
三、瑞丽大等喊村(南传佛教) 
四、巍山东莲花镇(伊斯兰教) 
五、永平曲硐村(伊斯兰教) 
六、大理双廊村(本主崇拜) 
七、石林糯黑村(土主崇拜) 
八、德钦茨中藏族村(天主教) 
第五章 空间结构与聚落形态 
第一节 聚落空间结构 
一、带状结构 
二、枝状结构 
三、网状结构 
四、团状结构 
第二节 聚落平面形态 
一、规整几何形 
二、自由拓展形 
三、内聚向心形 
四、特殊□异形 
第三节 聚落景观风貌 
一、依山就势 
二、顺水延展 
三、中心标志 
四、特殊意象 
第六章 保护更新与聚落复兴 
第一节 传统聚落的价值评判 
一、空间形态的协调性 
二、环境生态的适应性 
三、营建实态的科学性 
四、人文情态的和谐性 
五、演□动态的规律性 
第二节 传统聚落的保护更新 
一、聚落保护更新策略 
二、聚落保护更新原则 
三、聚落保护更新方法 
四、聚落保护更新实践 
第三节 传统聚落的复兴发展 
一、聚落物质空间活化 
二、聚落文化生态传延 
三、聚落思想智慧发扬 
四、聚落营建技艺转译 
附录 
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