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成像技术是脑科学研究和脑疾病诊断的利器,不同模态的成像技术可提供不同的信息,用于协同表征脑部的结构和功能,其中定量成像技术着眼于与生理、物理相关的内在参量,旨在提供更精准的信息。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久权教授团队译制的新书《脑定量磁共振成像:物理测量原理》就如何以新的方式使用核磁共振扫描仪给出了独特的观点。作为一种科学仪器,它可以测量人类大脑和身体中的各种物理和生物量;通过对每个小体素组织的非侵入性信息监测,帮助影像科医师定位病变、掌握组织是如何随疾病变化的,以及评估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从而成为诊断专家和治疗效果的评估者。 本书首先阐述了量化的良好实践原则,包括质量保证、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通过最小化仪器变化提高研究统计能力,这些概念对于一致性至关重要,而一致性是定量成像的基本要素;立足于可重复性这一要点,正文引导读者了解弛豫时间、磁化率、扩散和磁化传递的生物物理原理以及波普学、灌注等技术;最后是关于量化的未来。每一个量背后的物理原理,都有其生物学意义,书中给出了实用的测量技术,以及存在的缺陷和临床应用实例。这本不可或缺的定量磁共振“操作”手册向磁共振物理学家和临床医生展示了如何在核磁共振扫描仪上实现这些技术,以了解健康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和疾病的生物过程,与当前医学发展的需求相适应。虽然大多数技术都集中在大脑上,但也可用于描述全身组织的特征,帮助读者利用现代定量磁共振成像方法,去衡量疾病对机体的影响、进展规律和治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