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中国舆论史研究

中国舆论史研究

中国舆论史研究

定 价:¥98.00

作 者: 谢耘耕,陈虹 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2811444 出版时间: 2023-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邀请对各个历史时期舆论问题术业有专攻,并且成果斐然的中青年历史学者和新闻传播史学者,以时间发展脉络为经,以舆论构成要素的特征为纬,通过纵横两个维度呈现出舆论自身发展的历史。本书剖析舆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媒介等层面所呈现出的显著特征,及其与所处历史社会情境的深层互动关系,从舆论的内因与外因、时间与空间等多个维度,理解中国舆论发展的历史表征。

作者简介

  谢耘耕,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会长,亚洲舆论学会副主席,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主编、民调蓝皮书《中国民生调查报告》主编、《新媒体与社会》(CSSCI来源集刊)主编。 2009、2014年两度中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分别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研究”(2009)、“大数据环境下舆情分析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2014)。代表性论著有《突发事件报道》、《传媒资本运营》、《真人秀——理论、形态与实务》,多篇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主编的《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连续出版八本,2012年被列入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报告培育项目,2014年获得中国皮书奖二等奖,2015年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陈虹,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新媒体与社会》(CSSCI)主编、《舆论学研究》辑刊主编、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人民网新媒体智库顾问。曾任上海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7-2018)、杜克大学访问学者(2007-2008)、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13);曾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16)等奖项。研究方向为舆论学、危机传播、媒体融合。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先秦歌谣与舆论传播 潘祥辉
一作为一种舆论机制的先秦歌谣
二先秦歌谣的舆论学特征
三先秦“歌舆”的政治传播功能
四先秦“歌舆”开创的传统及后世影响
附录一朱自清和他的中国歌谣研究
附录二《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先秦诗卷一·歌上》)
唐代兴衰与舆论沉浮 侯东阳
一唐代的舆论环境
二唐代重大的政治舆论
三文人舆论和民间舆论
宋代舆论表达及其社会政治影响 周军
一宋代舆论形态与表达
二宋代思想舆论的传播与影响
三宋代舆论与社会政治
四宋代的舆论控制
附录重要思想家小传
明代的舆论格局 朱至刚
一政统与道统:明代言论资格的两个主要来源
二政统体制下的言论表达:以朝堂为场域
三道统和学统——士人社会的观念世界
四从论政到干政:以“东林”为个案
五从东林到复社
附录一参考文献
附录二相关经典文献
附录三典型案例选读
北伐时期的战争与舆论 杨奇光 王润泽
一三次北伐以及南北各派态度
二战争舆论动员机制的形成
三专电:现代舆论动员的先锋
四报刊:现代舆论动员的主力
五口号、“揭帖”与宣传画:现代舆论动员的推进器
六政治宣传大纲:现代舆论动员的整肃力量
抗战时期的舆论 王晓岚
一七七事变引发的抗战舆情
二抗战阵营的抗战宣传
三国共矛盾引发的舆情
四日伪的舆论宣传
附录一张季鸾小传
附录二经典文献选编
解放战争时期的舆论传播 艾红红
一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舆论走向
二解放战争中的舆论战
三解放区的舆论传播
◎第二部分
近代中国的舆论观念 唐海江
一近代中国的“舆论”崇拜
二“舆论”的使用及其意义转换
三从“舆论之母”到“舆论之敌”
四近代中国舆论的难局及其历史走向
现代中国的舆论观念 唐小兵
附录一重要思想家小传
附录二经典文献选编
附录三典型案例选读
跨学科视野下中国舆论史研究体系构建 陈虹 潘玉
一中国舆论史研究缘起
二明晰中国舆论史研究的逻辑起点:何为舆论?舆论的主体?
三跨学科视野下体现舆论史研究的自主性:历史的舆论?舆论的历史?
四以史为据,凸显舆论史研究的核心问题:如何探究舆论的构成要素?
五丰富中国舆论史研究议题:舆论发展的整体面貌何以呈现?
六回归舆论本体史的研究
中国特色舆论史研究范式的新探索 陈虹 潘玉
一研究范式:媒介社会学的研究范式
二方法路径:以媒介演进为研究重点,以媒介实践为阐释路径
三目标理念:凸显舆论的主体特色,反映中国舆论史研究的创新性
编辑说明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