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既具有理论性,更带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时效性、针对性。因此,它具有“常讲常新、常新常讲”以及本、专科阶段“全程不断线”的独特性。一,“形势与政策”课在内容形式上具有独特性。教育部社科司每学期开学前会下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这是根据近期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国内国际重要时事制定的教学要点,每学期都不一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也就是所谓的“常讲常新、常新常讲”。同时,“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有官方的形势报告,有专家学者的政策解读,也有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宣讲;有系统性的课堂教学,有专题性的实践教学,也有针对性的网络教学。二,“形势与政策”课在时间安排上具有独特性。按照教育部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计1个学分”。也就是说,“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都要开课,本科四年(专科三年)不断线,这是其他四门思政课所不具有的。同时,“形势与政策”课一般是由学校党委宣传部主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具体实施,教务处、学生处等多部门分工协作进行,教育教学贯穿于大学学习全过程。三,“形势与政策”课在教材使用上具有独特性。“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政课中国家没有具体要求使用统编教材的课程,与其他四门思政课必须统一使用国家统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不同。这不仅是由于“形势与政策”教材具有“常编常新”的特点,更在于“形势与政策”课强烈的政策性,也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高校、不同的专业进行有目的的针对性教学。因此,各高校一般都将反映国内外形势新动态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同时按照《要点》自行组织编写“形势与政策”教材。可以说,各种“形势与政策”教材种类繁多。四,“形势与政策”课在考核方法上具有独特性。按照教育部要求,“考虑本课特点,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考核方法要灵活,可采用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形式”。因此,相对于四门思政课较为明确的严格考核方法,“形势与政策”课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目的是解决“知不知”的问题,在“懂不懂”的问题上要求并不严格,学生了解了也就达到了目的。因此,各校在“形势与政策”课考核上基本针对学生是否了解对学生进行考核,一般都是采用开卷考或写论文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