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康复医学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康复医学领域在学术研究、技术革新和成果推广应用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脑卒中的康复理念如“三级康复”“早期康复”,康复技术如“Bobath技术”“Brunstrom技术”,康复手段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在脑卒中康复应用中已逐渐成熟并形成完整体系。虽然各类康复治疗技术在不断完善,康复理念在不断更新,脑卒中后遗留功能障碍仍旧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特别是手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康复的重难点,其康复疗效欠佳。手功能在人体全身功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思考手功能的重要性及手功能康复困境的背景下,我在偶然契机下与陈立典教授合作“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承担课题“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临床规范和评价研究”,围绕“手功能康复”开展创新技术、创新理念、设备研发、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与应用。也由此拉开了对手功能康复的研究序幕,并不断推向前进。在长期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中,于2016年提出脑卒中手功能康复新理念—“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理论。尽管闭环理论提出之初不十分成熟,但在康复领域内引起了较大关注和讨论。从外周层面到中枢层面,从结合形式到干预机制,经过众多康复同仁6年的共同探索和验证,助推该理论达到被引用152次,并广泛将其应用于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各项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当中。我亦携团队从理论提出至今开展超过40项研究及10余项课题来探究闭环理论的临床可行性、有效性与治疗机制,不断探索闭环理论下的干预模式与范式,形成了多套基于闭环康复理论下的治疗技术方案,如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外周干预技术、镜像疗法结合外周干预技术、脑-机接口闭环干预技术等。迄今为止,这些治疗技术方案仍然在被学者不断验证、改良和提升,应用于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身上。因此,将闭环理论从概念、理论依据、技术原理、临床应用等梳理成册,形成了本书《“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干预技术指南与示范应用》,以期为临床康复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该书全面展现了闭环理论的提出历程及其闭环康复的基本模式—“大闭环”“小闭环”“微闭环”、闭环康复的中枢、外周评估及干预技术、闭环模式干预方案及其在多种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闭环康复的示范性应用、ICF模式下的闭环康复,从不同层面探讨闭环理论的含义与引申。在被更多学者注入新思路的闭环理论与理念中不断更新、修正,形成临床更为规范应用“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模式、技术提供应用指导。虽然闭环理论经提出至今已有6年时间,其仍需不断进行考验、完善与修正,借以本书出版之时诚盼社会各界专家及同行对闭环理论提出宝贵建议,赋予临床实践经验和循证证据来对其进行补充,共同完善闭环理论,携手绘制康复医学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