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早期,艺术及艺术体制在民主与平等的新精神之下受到批评。艺术作品是神圣之物,这一观点遭到公然反对,随后艺术作品被理解为只不过是物品。这是对现实主义的一种攻击,也是对博物馆传统的保护性使命的攻击。备受赞誉的艺术理论家鲍里斯·格罗伊斯认为,这种情况导致了“直接现实主义”的发展:这种艺术不生产物品,而生产不会留存下来的实践(从行为艺术到关系美学)。但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个方向上的每一次进步都迅速带来了保存艺术独特性的新方法。在这部重要的著作中,格罗伊斯描绘了这种张力产生的悖论,探索了无物品媒介(互联网)时代的艺术。格罗伊斯断言,如果说机械复制给了我们没有灵晕的物品,那么数字复制生成的便是没有物品的灵晕,其所有物质性都转化成当下之短暂易逝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