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环境问题的产生1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1
二、全球环境问题及危害2
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及其重要地位5
一、生态学的概念5
二、生态学发展的阶段5
三、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支学科7
四、现代生态学的进展7
五、生态学是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11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2
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12
一、什么是环境12
二、生态因子14
第二节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18
一、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8
二、温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23
三、水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28
四、土壤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34
五、大气的生态作用37
第三章种群生态学40
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40
一、种群的概念40
二、种群的基本特征41
第二节种群的增长模型45
一、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的指数增长45
二、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对数增长47
第三节种群的调节48
一、密度调节49
二、非密度调节50
第四节种内种间关系51
一、种内关系51
二、种间关系53
三、负相互作用54
第四章群落生态学58
第一节群落与群落生态学58
一、群落的概念58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58
第二节群落成员分析59
一、种的个体数量指标59
二、种的综合数量指标61
三、群落成员分类62
四、群落物种的多样性63
第三节群落的外貌分析67
一、生活型和生活型谱67
二、叶的性质67
三、周期性68
第四节群落内部结构分析68
一、垂直格局68
二、水平格局69
三、时间格局70
第五节群落间结构分析——群落的交错区和边缘效应70
第六节群落的形成、发育和演替71
一、群落的形成71
二、群落的发育72
三、群落演替的概念73
四、群落演替的类型73
五、关于群落演替的理论75
六、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76
第五章生态系统78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特征78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78
二、生态系统的特征79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80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80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81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83
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83
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85
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90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其调节机制92
一、生态平衡的概念92
二、生态系统平衡的基本特征92
三、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93
四、生态系统平衡失调94
第六章生物圈的主要生态系统98
第一节陆地生态系统99
一、森林生态系统99
二、草地生态系统103
三、荒漠生态系统104
第二节水域生态系统106
一、概述106
二、地表水域生态系统107
三、滨海生态系统109
四、海洋生态系统114
第三节自然保护地的建设与管理118
一、自然保护地的建设118
二、自然保护地的类型119
三、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119
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120
第七章污染生态学122
第一节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规律122
一、污染物的概念、性质和分类122
二、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123
三、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的途径125
第二节生物富集127
一、生物富集的概念127
二、生物富集的机理128
三、影响生物富集的因素129
四、生物富集的生态效应133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生态治理133
一、大气污染的概念133
二、大气污染物134
三、大气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37
四、大气污染的生态治理141
五、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及酸雨148
六、碳达峰、碳中和154
第四节水体污染及其生态治理157
一、水体污染的概念157
二、水体污染物157
三、水体自净159
四、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159
五、水体污染的生态治理162
第五节土壤污染及其生态治理168
一、土壤污染的概念168
二、土壤污染物169
三、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径和类型170
四、土壤污染的生态危害170
五、土壤污染的生态治理171
六、案例——矿区土地污染的生态治理174
第八章生态监测178
第一节生态监测概述178
一、生态监测的概念178
二、生态监测的特点179
三、生态监测的分类181
第二节大气污染的生态监测181
一、植物污染症状监测法183
二、指示植物监测法187
三、地衣、苔藓监测法191
四、树木年轮监测法192
五、植物污染物含量监测法192
*六、植物急性污染事件的识别与鉴定194
第三节水污染的生态监测197
一、水污染的生物群落监测与生物学评价197
二、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生物监测与评价204
第九章生态工程、生态规划及生态文明208
第一节生态工程208
一、生态工程的概念208
二、生态工程基本原理209
三、生态工程设计步骤210
四、生态工程的类型及应用211
第二节生态规划220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及意义220
二、生态规划的原则和程序221
三、生态规划的主要生态目标222
四、生态规划的可行性研究225
五、生态规划的子项229
六、生态规划案例235
第三节生态文明242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242
二、生态文明的实践内涵242
三、生态文明建设内容243
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245
第十章实训247
实训一光强度的测定247
实训二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249
实训三温度、湿度的测定250
实训四植物气孔的比较观测254
实训五酸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256
实训六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蒸腾257
实训七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叶温258
实训八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膜透性261
实训九植物群落数量特征抽样调查262
实训十群落种的多样性测定264
实训十一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测定266
附录271
参考文献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