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汉语“流散诗人”为例,在“世界诗歌”已然构成全球共享文化资源的时代背景之下,探讨“流散写作”对汉语语言文学变革的影响。所择选的七位代表性诗人分别为北岛、多多、张枣、犁青、木心、梁秉钧和严力,共同的特征是其文学启蒙阶段曾深受西方现代诗歌的影响,八十年代前后陆续流寓海外,并在异质文化漂流中逐渐获得一种反观中西的双重视野及“对位”整合的创新机遇,摆脱现实因素的负面制约而从边缘出发,到“世界文学”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或文化记忆。其近期写作由此而呈现出心史追寻和传统回归的整体性变异,同时也交融混杂了多元异质文化因子,生成新型的文本。通过细致的个案分析,本书也旨在追踪个人、群体及其带动下的文学变革的一段生动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将中国文学问题与世界文学趋势互引为鉴,尝试去做一种跨地域、跨语际、跨文化的新型人文社科项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