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研发机构萌芽于20世纪末期的珠三角地区,1996年深圳市政府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被认为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新型研发机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研发机构的兴起和发展要放在全球及国内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审视,其契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科技供给与科技需求、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其产生、发展和演进具有历史必然性。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进入大科学时代,呈现出多源爆发、交汇叠加的“浪涌”现象。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研活动的复杂程度大幅提升,国家成为重大科技创新的组织者。科技与产业加速融合,科研、生产、市场转化过程一体化现象明显。从国内看,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面临的硬约束明显增多,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接近上限,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框架,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成为多重约束下求解的过程。提高供给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发展动力实现由要素投入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实现“双碳”目标,保障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三链”安全稳定,应对系统性风险挑战,比以往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迫切需求,为其创造了基础条件,也提供了应用场景,促进了科技创新的迭代发展。但传统的线性科研范式已不符合科技创新发展的规律,原有的科研组织模式难以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由国有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等组成的科技创新供给系统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需要通过组织变革和制度创新发展新型研发组织,以满足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发展要求。在政府、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创新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新型研发机构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实践和政策制定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把新型研发机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理论,进而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引,是新型研发机构理论研究的使命所在。新型研发机构理论研究是科技经济学说和科技创新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于实践、指导实践、接受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但现有成果普遍存在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探索和政策制定的现象,理论研究的系统性不够,对机构发展和治理提升的指导性不足。同时,虽然各方主体在创办、发展和服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也暴露出自身发展和协同治理方面的诸多问题。破解实践难题,促进发展和治理,就要研究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机制,揭示其创新发展的规律。本书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治理维度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旨在总结新型研发机构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本书分为六章,第一章研究新型研发机构的兴起与演进,包括新型研发机构的兴起,背景条件、发展演变及演进趋势;第二章是新型研发机构的基础理论与创新成果,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指导理论进行综述,对其最新理论成果进行总结,明确新型研发机构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功能作用、评价考核等基本理论问题,为实践和治理提供理论指引;第三章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运行的机制探索,分析影响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需要处理的基本关系,总结典型新型研发机构具有的显著特征,从影响因素、基本关系等方面对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规律进行总结;第四章为我国各地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路径探索,重点对我国各地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沿革、政策、措施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出各地实践的共性特征和经验,重点对京津冀地区等采取的政策、措施进行分析;第五章为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从新型研发机构的目标定位、规划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建议;第六章是新型研发机构探索的案例研究,以济南高新区及其新型研发机构为案例进行研究,为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本书附录提供了国内外新型研发机构经典案例和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政策要点汇总,供读者研究参考。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按照历史、现实、未来相贯通,微观、中观、宏观相结合,理论、实践、政策相统一的原则,总结运用新型研发机构相关理论成果和成功经验,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系统研究,聚焦回答新型研发机构从哪里来又向何处去,如何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如何治理新型研发机构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力图贯彻以历史考察为背景,以理论分析为基础,以现实问题为入口,以经验借鉴为参照,以对策建议为重点的研究思路,期望在理论创新、实践经验、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形成较为完备的新型研发机构理论体系。笔者曾担任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在实践探索中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了理论思考。在担任高科技园区负责人期间,笔者有机会走进多家新型研发机构进行调研学习,见证了新型研发机构的成长历程,积累了案例和素材,而解决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和治理难题,激发了笔者思考和研究的动力。从在博士论文《基于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中进行宏观理论研究,到在《区域创新生态的探索与实践》中进行中观理论研究,形成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互支撑的理论体系,为本书的创作打下了理论基础。新型研发机构具有多方主体治理、多种资源整合、多个功能叠加、多种活动衔接的特点,涉及科学、技术和创新各个方面,深度嵌入社会经济系统和国家创新生态体系,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新生事物。本书聚焦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治理的实践需求和突出问题,尝试进行理论分析和框架构建,并提出具有实践指导作用的方案和路径。本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研究成果仅是初步的,但笔者还是愿意将其与读者进行分享,以期引发思考、讨论和争鸣,进一步促进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治理和理论研究。由于知识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