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杭州方言是宋韵文化的主要载体和历史坐标 /001
第一章 概说 /010
第一节 历史地理概说 /010
第二节 方言概说 /011
一、本地区方言概貌 /011
二、杭州方言的分布 /013
第三节 杭州方言的调查研究 /014
一、历史与现状 /014
二、重要研究文献 /018
第四节 发音合作人/022
第五节 体例说明/024
第二章 语音 /025
第一节 声韵调 /025
一、声母 /025
二、韵母 /026
三、单字调 /027
第二节 与以往研究的比较 /027
一、与《现代吴语的研究》记音的比较 /027
二、与《杭州方言词典》记音的比较 /028
第三节 与新派杭州方言语音系统的比较 /029
第四节 变调 /034
一、两字组连读变调 /034
二、小称变调 /036
第五节 音韵特点 /038
一、声母特点 /038
二、韵母特点 /039
三、声调特点 /041
第六节 同音字汇 /041
第三章 词汇语法 /081
第一节 词汇特点 /081
一、研究对象与操作方法 /081
二、考察标准与统计结果 /083
三、结果分析 /087
第二节 语法特点 /110
一、词法 /110
二、句法 /114
第三节 特色词汇表 /120
第四节 语法例句 /146
第四章 内部差异 /155
第一节 单项型语音差异 /155
一、年龄差异 /155
二、地域差异 /163
第二节 多项交叉型语音差异 /164
一、年龄—地域差异 /164
二、年龄—性别差异 /165
第三节 词汇的新老差异 /169
一、调查程序 /169
二、调查结果 /170
三、原因探讨 /172
第四节 语法的新老差异 /174
一、宾语和可能补语语序的差异 /174
二、副词 “快”的语序差异 /175
三、受事宾语的语序差异 /175
第五章 文白异读 /176
第一节 读音类型 /177
一、老文读 /177
二、老白读 /178
三、新文读 /179
四、新白读 /179
第二节 四种读音类型之间的关系 /181
一、老文读和新白读之间的关系 /181
二、老文读和新文读之间的关系 /183
三、新白读与新文读之间的关系 /184
第三节 读音层次 /185
第四节 杭州方言文白异读的抽样调查 /190
一、目的与方法 /190
二、结果与分析 /191
第六章 儿缀小称 /206
第一节 儿缀的读音 /206
一、语音变调 /207
二、小称变调 /210
第二节 儿缀的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 /212
一、语法意义 /212
二、语用意义 /213
第三节 儿缀的构造 /214
一、后缀 “儿”/214
二、中缀 “儿”/220
三、语缀 “儿”/223
第四节 儿缀的功能 /225
一、构成词形 /225
二、区分词义和词性 /227
三、变换词形 /229
四、提高表达效果 /233
第五节 杭州方言儿缀小称的内外比较 /241
一、与余杭方言的对比 /241
二、与北京话的对比 /247
第六节 人名和地名中的儿缀 /250
一、人名中的儿缀 /250
二、地名中的儿缀 /251
第七节 儿缀词表 /253
第七章 杭州方言中的官话色彩 /336
第一节 语音中的官话色彩 /336
一、“儿”字的读音 /336
二、上声声调的归并走向 /338
三、文白异读系统 /339
四、其他一些字的读音 /342
第二节 词汇中的官话色彩 /343
一、官话借词 /343
二、合璧词 /346
第三节 语法中的官话色彩 /348
一、代词 /348
二、副词和助词 /351
三、反复疑问句 /353
四、双宾语句 /354
五、其他 /355
第八章 杭州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357
第一节 宋室南迁与杭州方言的形成 /357
一、概说 /357
二、宋室南迁 /359
三、杭州方言的形成 /363
第二节 新派杭州方言的两类逆向演变 /367
一、杭州方言与周边吴语的接触 /367
二、全部逆向演变 /369
三、部分逆向演变 /372
第九章 语料记音 /376
第一节 熟语 /376
一、惯用语 /376
二、俗成语 /378
三、谚语 /382
四、歇后语 /392
第二节 歌谣 /396
一、童谣 /396
二、民谣 /398
主要参考文献 /423
后记 走近杭州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