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来重视丧葬礼仪,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传统。在民族主义方兴未艾的清末民初,国葬,和卫生、消费、科学、戏曲、文学等诸多领域一样,成为民族国家被清晰表达、被制度化及被建构的场域。本书以该时期的三位重要政治人物慈禧、蔡锷、黄兴的国葬报道为研究对象,有效梳理了新兴的大众媒介对民族国家建构的深刻影响。大众传媒在清末民初开始成为上层政治和下层民众无法忽视的存在,其作用日益凸显。作者通过国葬报道探索了新媒介与相应的权力中心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报刊、知识分子、社会团体、政党力量对旧式媒介所维系的权力中心与社会关系之网的重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报刊、葬礼主持者、受众的互动与协商通过国葬这一仪式性的政治媒介事件塑造了动态的民族认同。社会各种权力的角力、协商又通过报刊形构了中国近代政治文明的形态。本书力求描绘20世纪初期中国新闻业和国家、社会互动的历史画卷,不仅丰富了新闻史的研究视野和材料,同时也是对新闻生产社会学、新闻建构论的推进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