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筑夫教授是我国负盛名的经济史学家之一,系中国经济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与推动者,其论著深刻影响了四代学人,且今后还会深远影响国内外学术界尤其经济史学界。 “傅筑夫文集”(辑)共五册,具体包括:《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西周、春秋战国卷);《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秦汉三国卷);《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两晋南北朝卷);《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隋唐五代卷);《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两宋卷)。《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是傅筑夫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代表作,从西周起,历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直到两宋,论述了两千多年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制度演进、经济结构变迁的历程,以及就中国经济史的分期、一些重大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等提出了独具色、自成体系的一系列见解。其核心观点包括:(1)中国奴隶制度的发展与古代希腊、罗马相比很不充分,但残存的时间却很长,甚至在有些时候还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发展。(2)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可以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即典型的封建制度和变态的封建制度。前者主要存在于西周时期,基本特征是领主制经济;后者产生于东周前期,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前的清代,基本特征是地主制经济。(3)中国在战国时期的社会结构中就已经有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出现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典型封建制度崩溃后以地主制经济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经济才被称为变态的封建制度。(4)中国的封建经济发展长期停滞,资本主义因素不能正常发展,小农经济是总的根源。(5)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轨迹不是一条直线,而呈现了明显的周期性,出现过几次巨大的经济波动,这些波动与封建王朝的更迭并不完全同步,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中国经济史分期的重要依据。上述这些观点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体现在“傅筑夫文集”(辑)中,因此,该文集堪称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学术精品。